您当前的位置 :中海网>汽车 > 正文
大众汽车与优美科成立合资公司 携手建立大规模电池供应链
2022-09-28 08:58:04 来源:中国汽车报网 编辑:bj06

9月27日,大众汽车集团电池业务分公司PowerCo与来自比利时的材料科技集团优美科宣布,双方在欧洲成立了一家合资企业,携手建立大规模的可持续电池供应链。

据悉,该合资公司的计划是,推动大众萨尔茨基特电池工厂在2026年达到年产动力电池40GWh;到2030年年产能提升至160GWh,可以为220万辆电动汽车提供动力电池。这也是9月1日大众汽车集团新任首席执行官奥博穆上任以来的第一个大动作。

双方携手目的何在

至今,大众汽车集团在推动电动化转型方面依然执着,并没有因为首席执行官的更迭而受到影响。

据了解,按照双方签署的协议,大众PowerCo与优美科(Umicore)共同投资28.9亿美元(约合人民207亿元)成立新的合资公司,双方在经营、生产中将均摊成本、投资,并分利润。

其实,早在2021年12月,双方就已经开始商谈合作事宜,此次正式落地。而此前,大众计划于2030年前在欧洲建立6座电池工厂。其中,首座工厂是今年7月7日大众投资20亿欧元(约合人民138亿元)的萨尔茨基特电池工厂,计划于2025年投产,由此将大众汽车所使用的动力电池成本降低约50%。此外,大众还计划逐步在萨尔茨基特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电池供应链。

“合资公司或将选择在波兰生产电池负极材料,因为当地的工业实力较强。”优美科首席执行官马蒂亚斯·米德雷奇表示,优美科主要为动力电池企业提供电池负极材料。他说,在与大众的合资公司中,优美科将负责合资公司的运营管理和知识产权许可工作,并有权任命合资企业首席执行官。

“从中不难发现,双方成立合资企业的目的,是减少动力电池产业链对外部的依赖,降低供应链风险。”西北工业大学新能源应用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于冬生向《中国汽车报》记者表示,无论从投资方面还是从合作内容方面,其中都体现出大众汽车向电动化转型的坚定信心。尤其是经历年来的全球疫情及芯片短缺的教训,包括大众汽车在内的车企对于降低供应链风险有着共同的追求,此次的携手也清晰地体现出这一目的。

双方实力究竟如何

其实,无论是大众PowerCo,还是优美科,在这场携手的合作中都有自己的优势。

名不见经传的PowerCo,的确是大众汽车新成立的公司。今年7月7日,在大众汽车集团举办的全球“电池日”活动中,大众汽车宣布,将把大众汽车全球电池业务并入新成立的公司PowerCo,并管理大众汽车的整个电池价值链中的活动。据称,PowerCo的计划是年销售额达到200亿欧元(约合人民1380亿元),在欧洲将发展到员工人数达2万人。除了完成大众汽车集团在欧洲建立6座工厂的使命,PowerCo还将在北美建立电池超级工厂。

相对于PowerCo,有185年历史的优美科是一家跨国材料科技巨头。优美科的营业收入主要来自清洁能源技术材料、包括动力电池材料领域,而其研发投入也大部分在该领域,如控制排放的催化剂、可充电电池材料和回收技术。优美科创造可持续价值目标的基础是通过开发、生产和回收材料以实现企业的使命,用材料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优美科目前全球有1.1万名员工,在全球各大洲开展运营,客户群遍及全球;2021年,优美科集团收入达到40亿欧元(约合人民276亿元)。

而且,优美科在1982年进入中国市场。至今,优美科在中国设有8家工厂,分别位于天津、苏州、江西赣州、广东江门等地;以及7家贸易公司,分别位于北京、上海、苏州、 广州、成都、香港等地。优美科区域总部位于上海。2022年8月,优美科入选2022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排名第500位。

“双方的合作可以称得上是强强联手。”中南大学交通运输研究中心研究员时蔚然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认为,尽管PowerCo是新生企业,但背靠大众汽车集团且已经将大众汽车的电池业务集中管理,拥有较大潜在实力,而优美科是有百多年历史的跨国巨头,在动力电池材料领域有难以替代的地位,双方的合作,将为大众汽车的电动化进程提供更加务实的保障。

电动化带来更多合作

值得注意的是,新能源及电动化带来了越来越多的合作。

事实上,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增长,动力电池领域多种形式的合作也在屡屡出现。其中,大众汽车并不满足在欧洲“家门口”发展动力电池及相关合作,而且已经开启了更多的合作。在中国,2021年,大众汽车与国轩高科达成新的合作。根据双方协议,国轩高科不仅将负责优化德国萨尔茨基特动力电池工厂的技术和生产布局、设备部署和制造工艺流程,还承担加快电芯工业化生产的速度的相关技术支持工作。

当前,动力电池技术仍处于快速迭代升级中,CTP、刀片电池、JTM、半固态电池,全固态电池等,在这背后体现的是年来动力电池行业不断创新及其新技术的竞争。

在这样的行业发展形势下,整车企业、动力电池企业、电池材料企业之间的合作正日渐增长。“年来,如同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全球化一样,从整车到动力电池及电池材料领域的全球化合作的增多,与动力电池产业的全球化步调是相符的。”于冬生认为,在电动化已经成为全球汽车产业大趋势的背景下,这既是企业为了自身发展需要所作出的选择,也是推动新能源产业加速前行的动力。

相关阅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