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中海网>汽车 > 正文
多方赋能 一汽-大众书写中德合作“成功故事”新篇章
2022-09-30 09:49:05 来源:中国汽车报网 编辑:bj06

越是优秀,就越能在身处逆境的时候彰显韧,在黑暗星空中熠熠生辉。在今年各地遭遇疫情频发、芯片供应短缺、原材料涨价以及供应链不稳定等问题的情况下,一汽-大众仍能逆势飘红,8月单月终端销售新车达167575辆(含奥迪进口车);1~8月,累计终端销售新车1211192辆(含奥迪进口车)。尤其是在购置税政策加持的6月,单月终端销售新车更是达到了214255辆(含奥迪进口车),同比实现增长45.5%。事实上,这一次拿下1~8月的销冠,只不过是一汽-大众持续领跑优秀“履历”的延续。那么,自成立以来,一汽-大众始终保持站在行业最前端的密码究竟是什么?在产品丰富、技术领先、品牌出众的背后,是31年来中德股东双方的精诚合作。这不仅给予了一汽-大众高瞻远瞩的战略指引,还积累沉淀出了企业强大的体系力和凝聚力。

31年来,一汽-大众硕果累累、创新不断,昔日曾是中国汽车产业合资试验田,如今更是创新主战场。而站在中德建交50周年的重要时刻,一汽-大众也将作为中德企业合资合作的典范,在中国汽车产业步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之际,积极拥抱转型变革、持续引领行业发展。这或许是作为合资公司的一汽-大众献给党的二十大的最好礼物。

多方赋能 一汽-大众领先的基石

一汽-大众走过了足迹清晰、成长耀眼、硕果累累的30多年,从零起步,实现了从开拓者到引领者的跃迁蜕变,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

“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一汽-大众一路走来,不断向前发展最牢固的基础便是中德双方的深厚情谊。1972年10月11日,中德建交公报在北京正式签署,中德关系自此翻开了历史新篇章。50年来,两国关系保持高水运行,成功地开展了全方位、多层次而富有成果的合作,尤其是在汽车领域,一汽-大众更是成为双方合作的重要典范之一。“中德的稳定关系,支撑和驱动着德国企业深耕中国,不断加大投入。”一汽-大众董事会秘书、总经理办公室主任李志宏深有感触地表示,中德间的稳定关系,成就了今天的一汽-大众。

不务天时,则财不生;不务地利,则仓库不盈。1991年,中国汽车市场销量不足100万辆,但如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车产销国,年销量一度逼3000万辆。成长如此迅速、规模如此可观的市场,助力一汽-大众逐渐从一株小树苗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即便是在坎坷波折、市场低迷的当下,一汽-大众依然能够不惧风雨,奋勇前行,交出漂亮的成绩单。

天时、地利固然重要,但对于一汽-大众来说,“人和”才是确保行稳致远的更关键因素。自成立以来,双方的母公司就给予了莫大帮助与支持。“一汽集团有‘共和国汽车工业长子’之称,而大众集团则是德国规模和产销量最大的整车企业,双方的合作可谓强强联合。”德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副总裁张琳指出,双方母公司的通力合作,为一汽-大众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也使得一汽-大众最终成为中德企业合资合作的标杆。

共创共赢 股东双方拧成一股绳

当然,再好再有利的外部环境,也比不上自身努力的重要。一汽-大众在中国汽车市场长盛不衰的背后,是多年来股东双方的精诚合作,从开始到现在,再到未来。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付炳锋回忆,当年合资公司成立后,条件非常艰苦,就连厕所都很简陋,当时德国的专家吃了很多苦,除了参与建厂工作外,还需要指导零部件企业提高质量、消化产品。“今天一汽-大众在中国发展得这么好,和德方股东前期开拓中国市场的创业精神直接相关。”付炳锋坦言,在30多年的时间里,德方始终坚定不移开拓中国市场,从来都没听说过他们想往后退。

“股东双方在多方面为合资公司赋能。”李志宏告诉记者,在人才和干部人员方面,一汽集团曾在2017年的改革中,把熟悉一汽-大众的领导委派至合资公司管理层,从而利于在双方合作中有效减少摩擦和冲突;在战略方向上,一汽集团在合资公司的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上进行了直接指引,中国一汽党委书记、董事长徐留每年多次来调研和指导,帮助一汽-大众进行关键决策;在本土化方面,让大众的产品更适应中国市场是双方的战略目标,因此在产品本土化的过程中,更了解中国用户的中方就发挥了非常重要和关键的作用。

“尽管中德双方存在一些文化上的差异,但也有一些相似的美好品德,例如中国人和德国人都非常勤奋,他们尊重彼此的付出、彼此的努力和能力,也愿意为了既定的目标奋力前行,而且他们从来不会轻言放弃。”一汽-大众销售有限责任公司执行副总经理及大众品牌执行总监麦德岳表示,在前进的道路上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但大家始终将合资企业的利益最大化放在第一位,彼此一致认同合资公司开放的文化。“正是这样,让我们能够在过去的风雨30载顺利渡过不同的发展时期,从初创期、到成长期、到爆发期,再到现在的市场领导者。”

合资合作2.0 再创辉煌底气足

一汽-大众的成长、发展和壮大,是改革开放实践中中国汽车产业开放合作的一则经典案例,现在,这家稳居行业前列的合资公司,也率先开启了合资合作的2.0创新模式,通过发挥中德双方各自的优势与特长实现共创共赢,加速推动高效益转型增长,在电动化、数字化的浪潮中,在时代发展的“高速路”上,加速前行,持续领航。

信心来自于哪?来自于产能基地的完善布局和产品谱系的不断丰富。截至目前,一汽-大众产能布局已覆盖东北长春、西南成都、华南佛山、华东青岛以及华北天津,从建厂初期的1个品牌1款产品,发展到现在的奥迪、大众、捷达3大品牌30余款产品,一汽-大众已成为国内成熟的覆盖A、B、C级全系列乘用车型的生产企业;来自于研发和技术的底蕴与创新。一汽-大众拥有车辆安全中心、造型与虚拟现实中心、试制中心、新能源中心等重要技术研发实验室以及亚洲最大的综合汽车试验场。

2021年11月,一汽-大众新技术开发中心正式落成,这标志着一汽-大众在中国汽车研发领域再落重子、再布新局;一汽-大众引入世界领先水的生产台——MEB以及整车制造工艺,打造制造升级样板,有力推动了中国汽车制造升级。生产的各个环节大量运用了在国际上具备领先优势的设备、工艺,从根本上保证了一汽-大众产品在每一个生产环节的精密和稳定。

回首往事,一汽-大众与中国市场共同成长,为彼此的发展贡献力量;展望未来,一汽-大众将持续聚焦“以用户为中心”,深化高效益转型增长和高质量发展,在稳增长、稳市场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相关阅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