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中海网>关注 > 正文
安徽和县:社区有一排“小白杨”
2022-03-25 14:15:24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编辑:bj06

3月22日上午10点半,安徽和县禹锡社区干部张成去书香华府为小区居民发放一户一卡出入证,午后1点才回。他敲了20户门,发了七八张证,剩下的准备晚上再发,因为白天居民大都上班或有事。此时他还没顾上吃午饭,对于他来说,这已属“常态”。

如果把禹锡社区比作家园,那么社区干部和网格员就是“小白杨”,社区这些“小白杨”用自己的枝枝干干抵御着疫情,用臂膀和担当守护着这方家园。

“小胖子”想方设法来解“难”

禹锡社区是2021年下半年新成立的,社区干部8人,网格员13人,年均32岁,是全县较为年轻的社区。社区干部杨浩东由于长得高大稍胖,被大家亲切地唤作“小胖子”,这位33岁的年轻人,非常清楚当前疫情下和县所处的严峻形势。他说社区承担着1万多人的核酸采集和防护管控,其中有4000多人在外地。为了做好核酸采集,社区先前设两个点,采集2000多人,第二天设4个点,采集3000多人;他们在第二轮采集时只设3个点,利用下午8个小时就采集5700多人,“两轮比较,后者效率更高。”他认为做工作想方设法,利用应急广播、网格群、小喇叭等宣传核酸采集,提高了采集率。

3月20日下午,社区书香华府卡点进出人员频繁,杨浩东从卡点得知情况后,立即带人上门了解情况,原来该点一居民遭车祸身亡,死者生前好友、亲戚陆续赶来慰问,杨浩东与他们谈了和县相关管控政策措施后,还不忘带来3包口罩,要求他们不要聚集。同时获悉死者姐姐当晚7点将从上海赶回处理后事,他立马与他姐姐联系,并告知和县相关管控政策。

“开心果”忘我工作不言“累”

社区翁姗姗是一枚“开心果”,社区干部都这么叫她。她于千禧年出生,是社区最年轻的网格员。“我年龄不大,经历较浅。”笑起来无忧无虑的她,对电脑软件操作较为熟悉,所管理的第11网格是社区户数最多的,共498户819人。她从网格群中摸排出从马鞍山市区回来的12户22人,从南京回来1户1人,浙江回来的1户2人,全部按照县防控政策进行管控隔离,对有返和意向的劝其不要回。“这是很严格的事,不能马虎。”“开心果”语带严肃。对于居家隔离人员购买米、面、菜等生活必需品,她很乐于帮助把货物送给他们,并将他们消毒后的垃圾一并带下楼。

“昨天上午,京都公馆一居民被集中隔离。”“开心果”将自己亲眼所见故事娓娓道来。该居民微信求救于她:家里2岁的孩子支气管感染,需要去医院吊水,孩子爸爸在外地。“开心果”就与另一网格员一道陪着孩子和他奶奶去发热门诊。“我见发热门诊没有药,就去门诊排队买药。”孩子吊完水,她目送他被奶奶抱着打伞回去。

由于长期的电脑办公,她落下颈椎的病根,这段时期的疫情,尽管工作忙,身体累,“但精神不累,为了情怀。”“开心果”遇事很乐观。

“老大姐”坚守岗位无怨悔

在翁姗姗的眼里,许凤和包丽是她的“老大姐”。

41岁的许凤是社区干部中年龄最长者,她处处和年轻人一样上下班,疫情下常常加班加点,有时工作到凌晨1点。她知道这是特殊时期,工作和家庭二者不可兼顾,“工作忙起来,自然顾不了家。”她的丈夫也和她一样忙于防疫,顾不上家中正念高三的孩子。她无暇给孩子烧菜做饭,只得等下班去婆婆那里取来饭菜送给他吃。婆婆住在和城土街,“昨晚婆婆只蒸了香肠、丸子,没做汤,因为她犯头晕没有烧。”许凤不能照顾孩子,孩子自己能将就就将就,饿了他就吃点面包什么的。言语间,她的双眼圈有点红了。

禹锡社区第七网格员包丽管理着446户1306人,从早上6点开始她就在网格群中与居民互动,外出的居民提出问题她都要一一回复。上班、下班、加班是常态。她有一个懂事的儿子,今年九岁,目前停课在家上网课,她爱人在上海上班。孩子疫情保护意识较强,包丽每每早些回家,孩子会用瓶装酒精帮她消毒,见她戴的口罩,帮助消毒,然后让她用塑料袋将之包起来扔进垃圾桶。每天上班前,她帮孩子将上网页面固定好,让孩子自己上网课;她用A4纸将孩子当天需做的事一一写下,包括学校老师布置的网课作业、阅读理解一课等。这些他每天都会完成,并在纸上每做完一事,就打“√”。孩子每天还给她惊喜,他自制小卡片,在上面画画。下班回来的包丽看到这些,再回头看到熟睡的孩子,她的泪水止不住地流下。

“3月21日下午,我们临时加了核酸采样。”社区书记曹雨婷介绍,从选点、搭棚子、摆桌子,到严格一米线、戴口罩、通道封闭、电脑安装调试,身份证、安康码、核酸预登记刷码,提示牌、小喇叭,一件件都落实准备好。“那天下了一整天雨,下午风雨交加。”她和社区干部几乎全员参与,由于穿的雨衣没有帽檐,伞又挡不住风雨,大家鞋全都淋湿了,袜子都能拧出水来。天好冷,但大家没叫一声苦也没叫一声累。

这,就是社区年轻的“小白杨”。(常兴胜)

关键词:
相关阅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