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中海网>关注 > 正文
环球热议:慈湖高新区:让沃土滋养人才 以人才振兴高地
2022-07-01 05:40:57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编辑:bj06

今年以来,慈湖高新区经济发展实现良好开局,经济运行态势稳、园区片区亮点多、产业发展后劲强、项目建设进度快……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园区人才发展环境持续优化、人才集聚效应日益凸显、人才发展机制不断创新密不可分。2018年以来,慈湖高新区引进各类创新创业人才近千人,形成了园区招才引智、产学研协同发展的良好态势。


【资料图】

“内培外引”建设人才高地

6月26日,在安徽海思达机器人有限公司,负责机器视觉调试的专员刘同鑫正在对自主研发的产品自动化贴标生产线进行最后调试。看着自主研发的这套机器视觉系统完成位置捕获、拍照回传、算法识别、精准贴标等一系列操作,刘同鑫满意地笑了。

2020年,刘同鑫进入海思达,两年来,他从公司“萌新”到“挑大梁”,少不了公司研发团队的“深耕细作”。“机器人这个行业,创新很重要,人才团队建设是我们的核心工作。”张良安是安工大工业机器人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拥有安徽省“特支计划”创新人才等头衔,深谙人才对科技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自2016年落户慈湖高新区以来,海思达瞅准人工智能发展机遇,依托院士工作站、高校专业研究机构和人才优势,自主研发、生产30多种机器人。其研发团队先后参与工信部国家科技重大项目研究、科技部863计划项目和安徽省科技攻关项目多项,所研发的“六轴双臂视觉引导协作型机器人”被认定为省高新技术产品。今年2月至5月,海思达新签订合同额1400万元,同比增长超七成。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近年来,慈湖高新区坚持创新驱动,打造承接平台,充分利用南京及长三角地区高校资源优势,扎实推动与大院大所的产学研用合作,促进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和双创人才集聚。中国药科大学技术转移马鞍山分中心、东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马鞍山)双创基地项目等先后签约或入驻。通过政策引导、搭建服务平台,慈湖高新区多层次、多渠道开展产学研深度合作,促进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实现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的无缝对接,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良好格局逐步形成。

“筑巢引凤”厚植发展沃土

从一项发明到开一家公司,再到产品远销52个国家和地区……安徽科凌仪器有限公司成为慈湖高新区创新创业孵化生态全链条中的一颗璀璨“明星”。

走进科凌仪器,一排排组装完毕的椰子自动削皮机“整装待发”,出口国际市场。从高新区孵化器“走”出来的小微企业科凌仪器,其产品并不小众;其致力于分析仪器、工业自动化设备等相关领域的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拥有有效发明专利2项、实用性型专利23项。

据慈湖高新区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部部长余慧介绍,孵化器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培养科技型企业家”为宗旨,6栋孵化楼囊括综合研发办公楼及多层厂房,配备有专职创新创业服务人员、创业辅导师和备案的创业导师等,可为小微企业提供创业咨询。截至目前,孵化器内在孵企业85家,涉及新材料、智能制造、高端装备、数字信息技术等产业。

为加快推进创新创业载体建设,慈湖高新区着力构建“创业大学—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的创新创业孵化生态全链条。面对产业转型突破新需求,慈湖高新区不断完善载体平台建设,搭建人才创新创业平台,目前已累计建设宁马科创园、产业合作园、智能制造产业园等近50万平方米的孵化载体;成功获批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国家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建成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省级孵化器1家、省级创业大学1家、省级众创空间1家。与高校院所、科研平台合作取得阶段性成果,东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马鞍山“双创”基地、马鞍山皓元生物医药公共服务平台已入驻企业43家,招引各类人才超300人。(张令琪 刘梅)

来源:马鞍山市人民政府网

相关阅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