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中海网>关注 > 正文
今日快看!安徽怀远荆山镇美丽乡村建设迎合百姓的“口味”
2022-12-08 16:36:02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编辑:bj06


(资料图片)

岁末年尾,盘点这一年的收获,居民们都从“守着家门就能拿工资挣收入、与合作社抱团取暖准会发家致富”中找出了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安徽省怀远县荆山镇的这一举措不仅帮助居民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增收、分享到改革开放红利,也让美丽乡村建设更加迎合老百姓的“口味”。

石山村村民张维红砌墙技艺精湛,因有高堂老母需要照料,只好放弃外出务工拿高薪的机会,只能在家门口找点零碎的“泥水活”维持家庭开支,村里结合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让10多个和张维红一样的“能工巧匠”找到了用武之地,每天的务工收入达150余元,比原来外出打工还有保障,而且还能照顾到家庭。谈起在家门口务工带来的幸福感,白莲坡村村民胡长月脸上满是笑意。由于年龄关系,老胡外出打工大多为零工,收入并不稳定且缺少合适的岗位,村内推出公益性岗位后,帮他获得家门口就业的机会,也增加了一笔可观的收入。据了解,该镇结合农村环境整治、清理明沟、宅前屋后垃圾杂物等增设公益性岗位,让居民亲眼见证了美丽家园建设、也让“60、70”人群通过力所能及的劳动换来实实在在的收入。

镇党委、镇政府结合自身资源优势,大力开发居民喜欢的基础产业和岗位,将基础设施建设和基础产业变为居民端在手里的“铁饭碗”。初冬季节,袁庄村顺民农业合作社梨园产业链上的产品“梨膏糖”开始陆续投放市场,种植专业合作社内,20多个种植户正在生产线上忙着装箱打包,现在“顺民梨膏糖”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土特名产。袁庄村把晚秋黄梨种植产业发展、农民和村集体增收相融合,为村民提供种植技术及销售经验交流培训,开展信息咨询、产品宣传、组织销售等服务,采取“产业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自主经营模式和“村党组织+合作社+服务”的助销模式,多渠道帮助农民增收致富、促进集体增收。

此外,这个镇还以农字号产业品牌为引领,做实带富村民、带动乡村振兴的“基本功”。作为富民较早实践“稻鳅共生”项目的张圩村,推广稻鳅生态米种植技术,不断拓宽泥鳅、龙虾、生态米产品销售渠道,通过改变种植养殖方式促农增收,稻鳅产业已小有名气,村集体经济积累也“顺稻而生、借鳅助长”,在张圩村的带动下,全镇17个村级党组织根据村情民情联合村民开启了“共谋富路”之门。荆芡村在实施农村环境整治中实施联户“全覆盖”,采取每名党员或村民代表联系10个农户,在“共同缔造”中,先入户宣传,再收集村民的意见、建议,最后形成了 “打造五小园、推动行两改(改水、改厕)”的共同决策,使 “夯基础、亮环境、活水系、兴产业”更加符合百姓“口味”。

增强村民的自豪感、集聚和提振发展信心动力是该镇尊重群众意愿的又一举措。大庙村在实施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中,按照村民的要求,用村史展示馆来展示民间文化、民俗文化、农耕文化,用“五小园”来美化现代人文景观,从不同角度展示了地方特色、优越的地理位置、美丽的自然风光,更好地展示了新时代大庙居民美好精神面貌,至今已接待参观人员近3000人次。同时,该村还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讲透农耕文化,讲活发展成果,在提高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基础上,帮助村民实现了自我价值。(吴高翔 陈博)

关键词:
相关阅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