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中海网>教育 > 正文
背着娃绣着花 养活自己养活家——夏华和13000名大山绣娘的“中国梦”
2020-02-21 17:06:53 来源:新华网 编辑:bj06

嘹亮的山歌响起,五彩的裙摆飞扬,富有浓厚少数民族韵味的歌舞瞬间将时尚、现代的都市人带到千里之外云贵高原的大山深处……这是“深山集市”开集仪式的经典场景。

在依文集团董事长夏华的多年努力下,如今“深山集市”开进北京、上海等大都市的繁华商场,13000名大山绣娘依靠依文·中国手工坊的平台,实现了在家门口“背着娃绣着花,养活自己养活家”的梦想。

走进深山与绣娘结缘

“十几年前,依文集团开始在国际上崭露头角。如何在服装中植入中国美学成为我一直思考的问题。”作为北京服装领域领军企业掌门人,夏华走进大山,试图从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中寻找灵感,尝试运用创意的力量改变深山绣娘的命运。

在黔西南大山里,“独臂绣娘”梁忠美针线翻飞,不用草稿,蝴蝶灵动的色彩和轻盈的姿态便栩栩如生地定格在绣片上。

梁忠美花费一周时间绣出的蝴蝶作品,原本只能以每幅几十元的价格在村庄小集市出售,经过重新设计和精心打造售价超过2000元。她在国内外收获不少年轻粉丝,赢得“蝴蝶妈妈”的美誉,月收入从1000元人民币增加到上万元。

“我特别喜欢,但是怎么产品化也没有思路。后来一点点尝试绣在包上、衣服上,装裱起来变成工艺品,逐渐形成梁老师独特的IP。”夏华说。

为了寻找更多像梁忠美一样的深山绣娘,依文团队穿梭在大山之间,走过上百个村寨,梳理手工艺人、民族纹样、手工技法等信息,建立了线上数据库。

“目前收录5000余种民族传统纹样,数据库与全球设计师共享,纹样被爱马仕等国际大牌使用。”夏华说,通过互联网,远在巴黎、意大利、伦敦等地的品牌和设计师可以与大山绣娘一对一合作,让绣娘坐在家里,承接来自全球的订单。

如今,依文·中国手工坊在贵州、云南、甘肃、内蒙古等地建起16座村寨博物馆,打造1200多个家庭绣梦工坊,通过对绣娘进行专业培训,带动13000名绣娘创业增收。

“我没上过学,又是个残疾人,我能干,周围的妇女就都能干。”在梁忠美的带动下,她所在的绣娘工坊从最开始的两三人发展到60多人。

“扶贫先扶志,女性能够赚钱养家,她会更加自信。而且她不用抛家舍业跑到外地打工,在家绣花既能赚钱,又能照顾老人、孩子,家庭更加和谐。”夏华说。

深山绣娘走进都市

“手工艺品耗时长,价格相对高,如果在商场租个场地售卖,很难吸引消费者。”经过反复思考,夏华认为场景化、体验化的新零售模式最适合民族手工艺品。2018年8月,“深山集市”模式正式落地。

商场中庭,苗族、彝族等少数民族的数百种手工艺品让“赶集人”眼花缭乱,扎染、蜡染等非遗体验更让消费者大开眼界。“深山集市”逐渐发展成集民族手工艺展卖、绣娘技艺展示、民族手作体验为一体的消费扶贫活动。

2019年,“深山集市”累计全国巡回20场。“让都市人过一把深山淘宝的赶集瘾,同时帮助民族手工艺产品获得尊重和认可,打开销路。”夏华说。

74岁的苗族绣娘潘玉珍成了网红——由潘奶奶将象征脱贫希望的龙旗传递给年轻绣娘成为开集仪式的经典环节。“希望潘奶奶这样的明星绣娘越多越好,榜样的力量能给更多人带来脱贫的希望。”夏华说。

通过和依文·中国手工坊合作,潘奶奶带领全家人一起绣花,如今年收入已过百万,“希望全国的绣娘都能靠绣花过上好日子,通过双手改变命运。”潘玉珍说。

扶贫边界不断拓展

2019年元旦,“深山集市”小程序线上商城正式上线,民族手工艺借助互联网窗口与全世界零距离接触。

“贵州苗族手工刺梨花笔记本最受欢迎,每销售一本,绣娘就可以得到40到80块钱。”夏华说。

扶贫的边界也在探索中不断拓展。如今,位于北京市丰台区园博园内的依文城堡已经打造成民族手工艺的展示中心。“百年绣梦”主题时装秀多次亮相伦敦等国际舞台。

“有绣娘丈夫问我,我们也有手艺,能不能干点啥?”夏华和团队讨论后,在“深山集市”开辟“深山味道”板块,男人们做的糍粑、辣椒酱也和女人们做的绣品一样受欢迎。

此外,夏华还设计了“绣梦之旅”文化旅游体验项目,邀请国内外知名设计师走进大山,走进村寨,与绣娘面对面对话。“希望让都市读懂大山,让未来读懂过去,让世界读懂中国。”夏华说。

关键词: 中国梦
相关阅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