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中海网>教育 > 正文
如何提高高校教师的执教能力?这4招很有效
2020-07-06 09:24:56 来源:麦可思研究 编辑:bj06

新型冠状病毒肆虐荆楚大地,甚而波及全国,各地高校纷纷延期开课。高校如何合理安排在线学习,保证教学质量?本文为您介绍福建医科大学在线课程的建设经验。

疫情严重,各大高校暂缓开学,建设在线课程成为学校当前的工作核心。在教育部发布的《2018年国家精品在线课程》名单中,福建医科大学赫然在列。在当前各地高校积极建设在线课程之时,《麦可思研究》对该校教务处副处长杨渐进行了专访,为读者分享该校在线课程的建设经验。

重在培养学习能力

据杨渐副处长介绍,福建医科大学采取循序渐进、自建和引入相结合的建设思路。截至2019年底,自建在线课程大约40门,获得国家级立项1门,省级立项15门,校级立项17门,还有一些正在建设或者已建好使用但还未获得立项的课程。同时,学校引进一批校外优质在线课程,包括国家级课程40门和非国家级课程100门,供校内教师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使用。

2019年,学校“内科护理学”课程获高校在线开放课程联盟联席会“基于MOOC的混合式教学优秀案例”评选一等奖。在线课程可以提升师生的信息化素养,同时从“以学生为中心”出发,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促使他们在毕业后保有自我提升的后劲。此外,杨渐副处长说道,“在线课程非常利于课程的传播和引入,我们希望把自建的优质课程分享给省内外的兄弟院校和大众使用。开设一些医学专业课也是社会学习者了解医学的机会。”

特殊时期质量不“特殊”

在迫于疫情而“强推”在线课程的特殊时期,杨渐副处长表示,“学校结合以往开展在线教学的经验,从若干方面着手制定保障计划。”首先,所有课程依托各自的授课平台建立课程群,打通了师生交流的通道。其次,调整教学计划,学校对校内课程进行梳理分类,不同类别课程采取不同的调整措施,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慕课资源进行在线教学。

同时,学校要做好教师能力提升培训工作,充分发挥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作用,提供各慕课平台的在线教学指导课,还要整理远程授课的不同方法并制作教程攻略。此外,众多出版社和各大慕课平台开放了资源供各大高校使用,学校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

为了提高效率,根据课程所在平台不同,学校建立了对应的微信群,例如福建医科大学建立了中国大学MOOC群、超星在线教学交流群、雨课堂讨论群和智慧树交流群等,使用某平台的教师和该平台技术服务人员可以在群内交流,解决使用过程中遇到的技术性问题。

为了保障疫情期间的在线教学质量,以学校统筹安排、学院(部)主体实施、课程自主负责的组织架构形式落实主体责任,各教学单位根据自身特点拟定教学组织方案和计划,包括学生返校前和返校后的教学安排等。例如,授课期间,教师通过课程平台布置课前课后任务,并通过小测验、答疑讨论等方式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学生返校后,教师会安排进门测试,考查学生在线学习效果,并根据测试情况安排过渡期的课堂教学。根据具体需求,教师可以安排3~6学时的辅导课进行查漏补缺。

四项措施提升在线教学能力

福建医科大学不断探索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方法,逐渐总结出四项措施。

※提高教师思想认识,做好顶层设计

开展本科教育思想大学习大讨论,以在线课程的建设与应用为抓手,推进课程数字资源的建设、引进与应用。制定《福建医科大学一流本科教育建设实施方案》,明确提出打造融“知识、能力、素质”培养为一体的一流本科课程要求,让广大教师认识到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给课堂教学带来的便利。

※加大建引力度,拓宽建课空间

加大建课经费投入,公开招标引入3家在线开放课程制作公司助力课程建设,提供中国大学MOOC云平台和优质在线开放课程包供教师使用。此外,学校在2019年完成第一批10间智慧教室的改造等,以课程建设和使用推动教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

※强化教师培训,提升信息素养

充分发挥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作用,打造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系列培训,建设教师在线学习中心,鼓励广大教师学习“互联网+”时代智慧课堂的教学设计以及信息化教学工具的使用,全面提升教师的信息化素养。校领导也以普通教师的身份参加了培训以提升各自的本科课堂教学水平,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强化责任考核,完善教学保障,坚持长期建设

不断完善教书育人激励机制,出台《福建医科大学推进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实施方案》,将包括一流课程建设在内的教育教学项目纳入职称评定与聘期考核条件,科学设定教学工作评测指标体系,鼓励教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授课,如对引入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工具开展教学活动的课程,在教师职称评定、岗位考核、岗位聘任和年终绩效的计算过程中,按1.5倍教学工作量予以认定。

“互动”“实践”怎么办?

为促进师生交流互动,福建医科大学倡导师生利用课程平台对应的手机软件进行答疑讨论。此外,学校搭建了教学综合服务平台“M福医大”,以实现线上评教、评学、课堂点名和成绩查询等功能。同时,在学校信息化办公室、后勤管理处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学校实现了教室网络的全覆盖,并在所有教室电脑安装教学所需软件,使得在普通教室上课的师生均可使用信息化教学工具,加强师生互动效果,利于教师搭建翻转课堂,融合线上和线下课程。杨渐副处长同时透露,“在课程的立项和验收认定时,学校将教师参加平台答疑讨论次数列为主要依据之一,促进教师主动加强师生交流。”

学校的不少医学类课程涉及实践教学。为让学生通过网络课程掌握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福建医科大学的实践类课程主要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的形式进行设计,所有建成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均按要求列入学生培养方案的相关课程,并通过各学院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以及学校虚拟仿真中心(在建)检测项目使用情况。

“当然,网课不能完全代替所有的实践操作技能培训,需做到虚实结合。”杨渐副处长这样表示。以《失代偿期肝硬化临床诊疗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为例,学生从电脑端登入在线课程,以人机交互的形式了解“失代偿期肝硬化病例的接诊流程及诊疗思维”,学习该病例“所需的辅助检查及如何分析运用检查结果”,掌握“腹腔穿刺术操作步骤和做法”等,学生根据提示在项目中模拟临床上对失代偿期肝硬化病人进行腹腔穿刺术操作,初步掌握手术方法。学生通过课后系统对本次操作的评分及标注的扣分点可以得知自己的学习情况。通过测试后,学生可以预约学校实验室的现场训练,以获得教师的进一步指导,最终在临床上能够独立完成操作。

杨渐副处长说道,“可以说,这类网课很好地填补了以往讲授式教学从理论到临床操作的空缺。”麦可思对2018—2019学年本科在校生研究发现,学生对母校课程在“拓宽知识面”和“专业基础课内容扎实”方面的认同率较高,比例均超过九成。而“重视实践与理论的结合”稍显不足,比例为89%。

课程评价不可少

福建医科大学制定的在线课程评价标准主要参照上级部门发布的建设指南和组织的课程申报及认定标准。参加省级以上一流课程申报和认定的,主要以评审结果作为评价依据;参加校级及以下优秀课程申报的,评价标准参照福建省制定的课程建设指南及评价体系,并邀请校外专家进行评价。

对于在线教学的日常运行情况,除现有平台管理员外,教务处正计划给校教学督导组成员授权督导账号以通过相关的课程平台进行教学督导。此外,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信息化与教学方法创新指导委员会于2019年发布了《高等学校慕课建设与应用指南》,以此作为今后课程建设和评价的参照依据。

从教务处的职责出发,课程团队、课程内容与资源、课程教学设计、学习支持与学习效果等是其比较关注的指标。“教务处希望通过评价结果判断课程是否具备正确的价值引导,是否能体现以学生学习为中心,是否与现代教育深度融合,以及教师是否积极参与线上互动等。”杨渐副处长表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