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金子在哪儿都能发光。我的很多同学都选择去基层,我也跟他们一样到基层工作。那里更接地气,也更能锻炼人。”今年年初,襄都区高校毕业生张振岭主动申请到某卫生服务中心公益性岗位工作,为社区群众提供公共卫生服务。
基层历来是大学生就业的重要渠道。今年,我市进一步扩大基层就业项目,鼓励应届毕业生到基层建功立业,把“保就业”和“保基层运转”结合起来,实现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和补齐基层人才短板的双重目标。
为了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市人社部门组织开展了一系列职业生涯规划、职场礼仪、就业技巧等专题辅导培训,并按规定对符合条件的学生给予最高不超过2200元标准发放培训补贴。
市人社局促进就业科母银霞告诉记者:“引导大学生到基层就业,首先要创造良好的环境、不断释放政策‘红利’,打消他们的种种顾虑、担心,让毕业生‘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
各级人社部门还鼓励企业积极吸纳高校毕业生。对招用毕业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中小微企业,每招录一人,与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并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给予每人1000元的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同时,按其为高校毕业生缴纳的各类保险费用,给予不超过3年的社会保险补贴。
在线学习服务师、直播销售员、防疫员、网格员……当下层出不穷的新职业、新工种不断打破传统就业观。各级人社部门积极拓宽大学生就业领域。结合学校定位、学科专业特点等实际,围绕我市“六重”事项推进计划,扎实开展“三创四建”活动,主动对接人才需求,加强与用人单位合作交流,引导毕业生到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农业等领域就业创业。支持大学生灵活就业,毕业2年内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申报灵活就业、办理就业登记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给予社会保险补贴,补贴标准最高不超过实际缴费的2/3,补贴期限最长不超过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