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中海网>财经 > 正文
对标深圳打造民生幸福标杆,实业兴区构建发展新动力源
2020-10-15 09:30:30 来源:深圳商报 编辑:bj06

从杂草丛生的荒芜之地,到生机勃勃的产业集聚区,从对口帮扶的产业转移园,到现代化国际性滨海智慧新城,犹如一场漫长的旅行,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简称“深汕合作区”)在艰难曲折探索中成长成熟,把特区精神、特区使命融入特别新城建设发展,一路滚石上山、爬坡过坎,走过了一段极不平凡的发展历程,闯出了一条升级赶超的发展之路。

深汕湾畔,涌动的春潮,蕴藏着砥砺前行人的澎湃动力;圳美绿道,巍峨的群山,铭记着开拓创新者的使命担当。可以预见,未来的深汕合作区,将会是集聚先进理念、前沿科技的产业高地;生态优美、诗意栖居的生活福地;多元族群并存、文化交融荟萃的人文胜地。

1

凤凰涅槃

与深圳一体化发展

鲲鹏振翅八万里,扶摇直上问青天。站在望鹏山巅,远眺深圳,凝视深汕,深汕合作区经过“凤凰涅槃”,踏上了时刻望鹏的征程。

深汕合作区始终初心如磐、使命在肩,坚定推动体制机制调整和改革创新。2017年9月21日,广东省委、省政府批复同意《深汕特别合作区体制机制调整方案》(粤委〔2017〕123号)。2018年12月16日,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党工委、管委会正式揭牌成立。

深汕合作区是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在探索和创新中,不断完善和发展的产物。深汕合作区的建设发展始终凝聚着各级领导的指导、关心和厚爱。胡春华同志主政广东工作期间多次亲临深汕合作区,亲自把脉、协调推进重大问题。广东省委书记李希调研深汕合作区时指示,要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深汕合作区建设各项工作,把深汕合作区建设成为现代化的滨海新区、产业新城,打造区域协调发展的生动范例、创新典范。省长马兴瑞多次调研深汕合作区,大力推动深汕合作区体制创新、产业发展等工作。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王伟中,市长陈如桂先后多次调研深汕合作区,要求按照世界一流标准,高质量规划好、建设好、发展好深汕合作区。

守初心,就不会迷失方向;担使命,就无惧风险挑战。聚焦破解体制机制难题,克服了信心怎么立起来、土地怎么征起来、资金怎么弄起来、人才怎么聚起来、管理怎么抓起来、项目怎么做起来、配套怎么搞起来七大难题,深汕合作区穿过迷雾终见彩虹。

2019年,正处在起步爬坡关键时期的深汕合作区迎来“双区驱动”重大历史机遇,由广东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有序发展‘飞地经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明确提出,“创新完善、探索推广深汕特别合作区管理体制机制”,深汕合作区正式由广东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深汕”二字也由此载入了人类发展史册。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0-2025年)》再次专门提到深汕合作区:支持在土地管理制度上深化探索。深化深汕特别合作区等区域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敢闯敢试、不拘陈规、敢为人先,深汕合作区奋力趟出一条新路、快路、好路,创新发展理念、发展模式、发展思路、发展目标,紧扣时代脉博,并正努力实现从“探索”到“引领”、从“先行”到“示范”的跨越。

如今,深汕合作区体制机制渐趋清晰,与深圳一体化发展的步伐正在加快。全区11个区直机构、5个市驻区机构、6家区属国企及全国首个“飞地”检察院——深圳深汕特别合作区人民检察院、全国首个“飞地”法院——深圳深汕特别合作区人民法院均已实现履职。2019年深圳面向全国招考公务员,深汕合作区首次实现纳入深圳市公开招考工作范围。全区四镇108个党组织2519名党员组织关系已完成建制划转,镇村党支部已全部纳入深汕合作区党组织管理体系。行政审批效率变得越来越高,深圳系统企业登记不仅当天办结,手续齐全半小时内就能拿到营业执照。与此同时,一系列与深圳一体化的元素已根植这片崭新区域……

2

谋后而动

筑高质量发展之基

世界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有一句名言:“对一个城市来说,最重要的不是建筑,而是规划。”

沃野千里宜纵马,一张白纸好作画。468.3平方公里的土地,1152平方公里的海域,50.9公里的海岸线,山、海、河、温泉、湿地汇聚,客家、福佬、疍家、畲族等族群融合共生,自然禀赋得天独厚,历史人文资源丰富。

今年9月,荷兰NL Urban Solutions B.V等设计机构组成的联合体呈现的《润泽之城》方案摘得深汕合作区赤石河一河两岸规划设计国际咨询桂冠。

“深汕合作区作为区域协调发展的新生事物,越来越现代化,越来越开放,越来越聚焦在如何创建一个全新的城市,对后发展区域的带动作用将日趋明显。”中国城市规划协会会长唐凯表示,赤石河一河两岸规划设计国际咨询规格之高、水平之高完全超出他的想象。深汕合作区提前布局、先行规划的做法非常有意义。

截至目前,深汕合作区已累计开展控制性详细规划、专项规划编制50多项,先后开展了包括50平方公里中心区、小漠湾文旅创新小镇、滨海地区、赤石河“一河两岸”规划设计等4次国际咨询活动,吸引了来自全球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的顶级设计团队参与。其中,城市总体规划纲要已经深圳市委常委会审议通过,正上报省政府审批。土地利用、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市政工程、城市风貌、保障性住房发展等一系列规划工作已经完成。

“古语有云: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真正实现深汕合作区从‘飞地’向‘目的地’的跨越发展,就必须要以世界眼光、国际视野进行高起点规划、高水平投入、高标准建设。”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党工委书记产耀东表示,深汕合作区始终坚持“高端定位、规划引领”,在规划中统筹、在统筹中规划,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把省市领导的指示要求细化为“作战图”“施工图”,以创新和实干切实规划好、建设好、发展好深汕合作区。

3

实业兴区构建发展新动力源

应急谋远,强根固本。没有实体经济的支撑,其他任何经济形式无异于沙滩上的大厦。实体经济也正是深汕合作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

今年9月,一家集AR(增强现实)光学技术研发和专业化生产于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深圳珑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深汕生产基地在时尚品牌产业园落地投产。该公司副总经理康钢表示,深汕合作区作为深圳第“10+1”区,其发展模式和营商环境对企业十分有吸引力,如今,许多优质企业都非常看好这里的发展,将扎根深汕做强做大,助力深汕合作区加快高科技产业聚集,为推动中国AR产业发展贡献力量。

正所谓没有好的土壤,就不会长出好的庄稼。深汕合作区依托项目包干责任制、干部一对一包干的保姆式服务,坚持定期召开产业项目现场推进会、企业座谈会,持续跟进解决项目建设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助推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解决“难点”、打通“堵点”、补上“断点”,把问题解决在一线,把工作做到一线、把企业服务做到一线。

随着产业规划日渐清晰以及营商环境和知名度进一步提升,企业协会和各行各业专家组团来深汕合作区考察次数也呈指数级增长,过去曾经的“观望之地”如今已变为投资热土,吸引众多重量级企业争相“抢滩”布局。

截至目前,深汕合作区已供地产业项目96个(88个来自深圳),其中已投产项目30个,已动工项目34个,计划总投资超过530亿元,项目全部达产后预计年产值985亿元、预计年税收约70.3亿元。其中,鹅埠先进制造集聚区已初步形成大数据、新材料、新技术、新能源等产业集群,入驻产业项目达79家。

此外,深汕合作区正通过打造全国最大机器人小镇——深汕湾机器人小镇、小漠湾文旅创新小镇、莲花山生态康养小镇、教育小镇等一系列“小镇”,以“平台带动”发展思路不断夯实产业基石。如今,深汕湾机器人小镇已纳入深圳市人工智能产业示范区和三大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之一,成为全市机器人产业发展重点集聚区,并已引进11家实体企业,以及深汕湾科技城、锐博特创新基地等两个产业平台项目,同步储备了哈工大机器人集团、中航联创、赛迪研究院等20余家优质企业。

当前,深汕合作区正积极配合深圳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以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为重点,做好深圳产业补链、强链、延链、稳链工作,聚焦发展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海洋科技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构建具有深汕特色的产业体系,为尽快打造成为东深圳硬体创新中心增添强大动力,为深圳率先建设体现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现代化经济体系营造新阵地。

4

对标深圳

打造民生幸福标杆

躬行初心,联接民意,“作于细”而“成其大”。

深汕合作区从民生领域着手,找好切入点和落脚点,贴近民意、贴近民生、贴近民情,注重长远促发展,对标深圳建设交通、教育、医疗、保障性住房等民生配套,加速把先行先试的利好变为现实。

老区振兴,道路先行。道路是城市的骨骼和血脉,更是老区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加速器。目前,深汕合作区内116条(段)规划道路同步规划、分步实施,总长约270公里,预计投资535亿元。时速350公里的广汕高铁加快建设,同时,时速350公里的深汕高铁今年开建,全区“三港四站”“四铁五高”“五横六纵”内外骨架路网交通体系加快形成,与深圳半小时、广州等珠三角城市群一小时经济圈将在未来3到5年内实现。

对标“学有优教、病有良医、住有宜居”要求,深汕合作区引入深圳名校名医,在医疗和教育上实现“弯道超车”。同时,积极构建“双六十”人才住房保障体系,民生幸福再加码。

今年9月1日,深汕合作区第一所深圳标准、深圳质量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南外(集团)深汕西中心学校迎来第一批深汕学子,深汕人将逐步在“家门口”享受到与深圳同等优质的教育资源。北大深圳医院深汕门诊部运营以来,科室配置进一步优化,18名医疗业务和管理骨干配备到位,深汕人已享受与北大深圳医院本部同等优质的医疗服务。同时,首个三级综合医院——北大深圳医院深汕院区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深耕村、深乐村、深颐村、海逸村(一期)等10549套人才住房加快建设,临安里、临邦里、临富里和临泰里四大公共租赁住房社区正加紧推进项目前期工作。

深汕合作区坚持以高质量公共设施配套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规划建设了一批公共服务项目。水、电、气、电视、公交、通讯等城市基础配套服务已实现与深圳一体化发展。创业广场、赤河广场、边溪街心公园等已投入使用,英达斯瑞公园、望鹏山公园、香山文化公园、小漠湾湿地公园等加快建设,将极大提升辖区群众的现代生活品质。

“2016年大学毕业的时候,考虑过回家乡工作,但当时合适的就业机会寥寥无几。我一直在关注深汕合作区的发展,2018年看到有匹配的岗位,就把工作换过来了。”来自深汕合作区少数民族聚居村——鹅埠镇红罗畲族村的蓝玉霞说,深汕合作区现在的干事创业氛围非常好,她希望通过回到深汕共享新城发展成果的同时,也能为家乡贡献一份力量。

“南山外国语学校教学质量在深圳有口皆碑,小孩能够就读南外深汕西中心学校,我们感到非常满意。”深汕供电局职工韩雪峰说,近两年来,随着深汕合作区医疗、教育和住房条件不断改善,他已把家直接安在了深汕合作区,既能全身心投入工作,也能更好地照顾家庭。

一系列民生工程的规划建设,让老区人民看到特区带老区的坚定决心,也燃起了广大深汕群众支持参与深汕合作区建设发展的热情和希望。深汕人在未来的征程中将同心同德、同向发力,这片热土也将在不久的将来实现农民变市民、农村变城市、老区变特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