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中海网>健康 > 正文
加强中医药正面宣传 提升中医药“大医”社会形象
2021-10-13 10:55:00 来源:经济参考报 编辑:bj06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国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积累了“中国经验”,也为中医药“走出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笔者认为,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伟大蓝图中,以“道术并重”的中医大智慧,推动中医药引领世界健康事业发展,已成为后疫情时代世界医学界的重要课题。

中医之“道”,也就是中医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黄帝内经》说:“夫道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此之谓也。”中医把人放在天地自然之间,强调生命与环境密不可分的关系,主张人是整体自然生成的,是“从无到有、再从有到无”这样一个变化过程。中医论述脏腑功能和治疗方法,都是通过“时空化”来实现的。

中医不局限于从空间结构认识人体,而是把人体放在时空之中加以审视,依靠人体的内在调节机制与时空化的方剂药物,来影响身体的“升降出入”代谢,保持精气神的圆满,恢复气血阴阳的畅通与和谐,从而帮助人体获得健康、治愈疾病。

而在“术”的层面,中医药治疗疾病的诊疗措施,如中药多组分的群体效应,就与化学成分单靶点治疗不同。二者分属不同的学术原理,前者是多元共存整体和谐的世界观,而不是彰显个性的还原论。还原论认为,复杂的系统、事物、现象可以将其化解为各部分之组合来加以理解和描述。

中医治疗疾病还有非常丰富的“非药物”疗法,都是利用脏腑经络理论,在远离病灶以及远离脏腑的肢端、表皮,进行针刺、按摩、熏洗、贴膏药等来治疗内在脏腑的疾病,这种“内病外治”“施治于外”“神应于中”的大智慧,是中医药治疗疾病的独门特技。

一百多年以来,现代医学取得了长足发展,卫生健康事业成就明显,但同时也面临“慢病高发难治、费用高昂难付、化学制药滥用成灾”等医学难题,而这正是中医药“补偏救弊”的优势所在。

比如,应对瘟疫流行,中医药已经积累了几千年的经验。以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为例,截至目前,现代医学依然缺乏有效的抗病毒治疗药,其“群体免疫”的防治屏障不断被突破。而预防疫病大面积暴发的“大锅汤”,一直是中医药的传统,也是行之有效、被反复验证的措施。

我国多地抗击疫情的经验已经表明,在疫情发生后,第一时间喝汤药,可以迅速减少发病人数,并有效防止轻症转为重症,从而大大降低死亡率。

当然,中医药抗击疫情,也不限于喝汤药一种措施。熏香避瘟、饮食养生、针灸、拔罐、外治等都有利于控制疫情。

此外,我国已与世界多国分享了中医药抗击疫情的诊疗经验,同时派出中医专家,提供了多种中医药品,扩大了中医药的国际影响力。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慢性病出现井喷式增长,一人多病十分常见。在当今的主流诊疗模式下,依靠单靶点治疗,往往此起彼伏、顾此失彼、得不偿失,还会导致过度检查、过度医疗等诸多问题。

中医诊治疾病,不局限于病灶,而是格外重视开发“内在卫生资源”,充分调动生命体的自我完善机制,以心理、运动、食疗为基础,通过“未病先治”(即中医健康管理)、辨证论治、内病外治等手段,从整体着眼,一揽子解决困扰机体的病痛问题。

在中医体系里,健康理念融入衣食住行的各方面,融入生命的整个周期。在全球后疫情时代,中医药的临床价值、文化价值和产业价值将更加凸显。

为此,笔者认为,当前应加强中医药的正面宣传,让大众了解中医的独特优势,提升中医药的“大医”社会形象。在医学事业的发展中,真正做到中西医并重,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中医药发展,也关系到国家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有助于破解“慢病高发难治、费用高昂难付、化学制药滥用成灾”的世界性医学难题。

与此同时,也要协调好中西医的关系。二者应该互相学习、互相尊重,用包容的思想来创新发展卫生事业。这些包容就是合作共赢,既有理论依据,也有实践基础。事实上,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是我国卫生与健康事业的显著优势。

笔者认为,在全球后疫情时代,推动中医药引领世界健康事业发展,已成为世界医学界的重要课题。未来可以通过举办各种世界性的健康论坛,体现我国中医药对全球抗击疫情的重要作用,以及对世界健康事业的引领作用。特别是要以产业发展的目光,充分认识到医养、康养等中医药产业对人类卫生健康事业的价值。

(作者为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原副院长、河北中医学院扁鹊文化研究院院长。)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