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昔日的装备制造业城市沈阳,如今在文化领域发力,引进高水平的艺术演出,打造多样化的文化空间。大剧院、公园音乐会、户外钢琴广场、实体书店——沈阳丰富的文化地标融入了市民的生活,在提升城市气质和形象的同时,也为城市注入强大的精气神、自信力。
“满大街的KTV,清一色的二人转”,曾是不少人对沈阳文化市场的老印象。如今,沈阳这座昔日的装备制造业之都,正在建设宜居城市,在文化领域发力,一改往日模样:2018年,盛京大剧院演出超过440场;全市实体书店超过2400家;已连办四届的浑河岸交响音乐节、“浑河之夏”文化艺术季;深受市民喜爱的郎朗钢琴广场……城市的文化气息愈来愈浓厚。
一座剧院,激发文化市场活力
沈阳浑河北岸、青年大街东侧,最耀眼的建筑当属盛京大剧院,它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大钻石”,是沈阳当之无愧的文化新地标。
2014年10月,建成不久的盛京大剧院被移交给沈阳保利大剧院管理有限公司运营。大剧院建成之初,质疑声不少:市内已有一座大剧院,经营效益尚且勉强维持,再建一座能否有市场;沈阳人喜欢看二人转,刘老根大舞台火遍全国,小众艺术有没有市场?
时间是最好的答案。2015年,盛京大剧院各类演出超过300场,2018年达到440余场,建成以来共计超过1600场,吸引观众130万人次。
今年1月初,舞蹈艺术家杨丽萍主演的《孔雀之冬》在盛京大剧院连演两场,3月19日和20日,杨丽萍导演的《平潭映象》再次上演,4场演出都深受欢迎。“没想到,沈阳观众对于舞台艺术有这么执着的追求。”杨丽萍感叹。
“沈阳的文化艺术底蕴深厚,既有沈阳音乐学院、鲁迅美术学院这样的艺术类高校,又有辽宁芭蕾舞团、沈阳京剧院、沈阳评剧院、沈阳杂技团等10余个高水平的省市专业院团。”沈阳保利大剧院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王青雨说:“关键是既要有高水平的艺术演出,也要逐渐培育文化市场,把沈阳人请进剧院。”
盛京大剧院管理方利用保利剧院的院线优势,把全国乃至全球一流的艺术团体请到沈阳。其中,既有理查德·克莱德曼钢琴音乐会、维也纳管弦乐团新年音乐会以及百老汇音乐剧《音乐之声》中文版等国际化的艺术演出,也有《暗恋桃花源》、李云迪钢琴音乐会等国内演出。
“从经济效益衡量,单场肯定赔钱,甚至亏不少。但这种有号召力、有市场影响力的艺术家和团体,能吸引更多人走近高品质艺术,无形之中培育了文化市场。”王青雨说。
“目前大剧院的综合上座率是74%,虽然和北京、上海、长沙这些城市有差距,但在北方地区算是很高的。”王青雨介绍。
如今,全家老小一起看演出,成为不少沈阳人新的休憩方式。“孩子学钢琴,以往要看一流的钢琴演出得去北京,来回至少得两天,现在家门口就能看演出,几乎每周都有。”住在大剧院旁边的市民周玲说。
大剧院也激活了周边城市的文化市场。每逢知名度较高的演出,不乏来自鞍山、抚顺、辽阳、本溪等附近城市的观众。抚顺市音乐家协会主席罗亚也是外地观众之一:“盛京大剧院未建之前,我每年都到国家大剧院听新年音乐会,如今不用总往北京跑了。”
一家书店,创新文化生活空间
《2018—2019中国实体书店产业报告》显示,全国书店数量最多的10个城市中,沈阳高居第二,有2400余家,出乎很多人意料。
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是读书人的气质;一座书店遍布的城市,气韵自生。沈阳本是一座书香城市,书店最多时达3000多家,前些年受电商冲击,一度萎缩至不足500家。近3年来,各种书店又如雨后春笋般冒出。
市民李军最爱去的地方是玖伍文化城。每逢周末,他经常携全家来这儿,边喝茶边读书;有时,也会听一场讲座,或者看看展览,李军称之为“文化慢生活”。
玖伍文化城由沈阳出版社打造,地下一层、地上六层,总建筑面积7万平方米,以书店为主体,以场景化的模式将阅读、艺术、文化、游览、休闲、娱乐、餐饮、购物等功能集于一身,是全国单体最大的文化综合体之一。
在不少实体书店盈利模式难寻、举步维艰的大环境下,玖伍文化城开业当年就实现盈利。“去年单书店这一板块的营业额就达4000万元,盈利300万元。”玖伍文化城总经理朱晓冬说:“近些年,市民文化消费水平不断升级,我们通过打造以阅读为主体的文化综合体,引领市民体验高品质的慢生活。”
如今,玖伍文化城的业态模式已经输出,成为抚顺、铁岭等地方改造升级新华书店的方案提供者。“包括南方某省份的新华书店,也正在洽谈,让我们提供改造方案。”朱晓冬自豪地说。
不仅是玖伍文化城,沈阳的各大实体书店一店一景,以不同特色吸引读者。既有注重一店一主题的新华书店、国有出版企业打造的大型书城,也有民间资本投资的“小品书店”,如呐喊书店、席殊书屋、西西弗书店等,更有歌德书店、当当书店等后起之秀。“书店的意义不只是一个阅读空间,更是一个传播新生活方式、传递新生活审美、发布新生活主张的文化生活空间。”北方新生活书城负责人说。
一条河流,荡起文化参与热情
一到夏秋两季,周末下午,沈阳浑河南岸和平体育公园内,准时响起现场演奏的钢琴曲,市民或驻足倾听,或席地而坐。这里是2017年落成、以沈阳籍钢琴艺术家郎朗命名的郎朗钢琴广场,也是沈阳“一河两岸”地区的首个公益文化项目。
“一河两岸”是如今最能代表沈阳面貌的公共活动空间。2017年,沈阳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东北亚高品质公共服务中心”,穿城而过的浑河即突破口,“一河两岸”成为重点提升区域。
浑河北岸、沈水湾公园内,有一个复建的云飏阁,是浑河岸交响音乐节、“浑河之夏”文化艺术季等惠民演出的主舞台。沈阳交响乐团、沈阳音乐学院等艺术团队和民间乐团,都会登台演出。波光粼粼的浑河之畔,绿树环绕,数千观众坐在露天广场内欣赏交响乐。“在公园演出,有维也纳森林音乐会的感觉。”辽宁交响乐团常任指挥孙博特说。
近年来,“浑河之夏”文化艺术季举办音乐会、舞蹈、歌剧、杂技等演出1700余场,7万余位艺术家、演员和工作人员以志愿者身份参与演出,200余万市民观看。2017年夏天,男高音歌唱家、时任沈阳音乐学院院长刘辉曾在这里举行演唱会。“开放式演出,对于调动市民热情的作用非常大。”刘辉说。如今,在浑河两岸,一年四季文化活动几乎不断。
沈阳市民对于高品质艺术的接纳、欣赏来源于持续不断的培育。2010年起,沈阳就启动“艺术惠民双百万”工程,艺术院校、专业团体向市民敞开大门。沈阳音乐学院、鲁迅美术学院、东北大学等多个高校,免费向市民开展艺术培训;全市2200多个社区和农村设立“艺术培训服务站”,选派艺术指导员,配置文艺设备,极大提升了沈阳市民的艺术兴趣和欣赏能力。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在新时代沈阳全面全方位振兴中,文化起着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作用,在提升城市气质和形象的同时,也为城市注入强大的精气神、自信力。”辽宁省委常委、沈阳市委书记张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