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中海网>旅游 > 正文
2020年“五一”假期延长至5天
2019-11-28 17:04:59 来源:成都商报 编辑:bj06

明年“五一”假期延长至5天 解读黄金周背后的假如

假期多1天:国内旅游收入可增三百亿

大假多1个:分布更均 缓解休假“堰塞湖”

11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2020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发布,其中最引人关注的,莫过于“五一”放假延长到了5天。“这是一个恢复‘五一’黄金周的讯号。”中国未来研究会旅游分会副会长刘思敏博士一直以来都强烈主张恢复“五一黄金周”,2020年全国的放假安排一公布,他就迅速意识到“这是国家相关部委的尝试,很有可能是恢复‘五一黄金周’的前奏。”

如此调整,背后的考量到底是什么?这一两天假期,是如何“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记者专访中国旅游研究院副院长唐晓云,解析我国黄金周假期的变革,以及全国休假制度背后的考量。

现象

风乍起,吹皱旅游市场一池“春水”

从3天到5天,虽然只有2天的变化,然而游客对于五一假期的需求热度以及反响热情,从市场数据反馈就能窥见一斑。2020年节假日放假安排公布当天,就有很多消费者在线咨询明年五一的出境长线游产品。据统计,半天内通过携程APP和网站搜索预订国内游、出境游产品的人数出现爆发式增长,3小时内,携程平台国际机票搜索量同比暴涨10倍。

同时,马蜂窝旅游网数据显示,“五一”加长版小长假关注度飙升至最高,“五一”关键词搜索热度上涨1127%,“五一国外游”关键词的搜索热度也上涨了221%,“五天”这一关键词的热度,也增长了198%,“五一”小长假的受关注程度远高于其他假期,或将成为明年又一个集中出游高峰。在“五一”相关的旅游产品中,定制游和邮轮游两大品类旅游热度涨幅最高。

背后

专家解读假期调整的深层考量

在现行的节假日中,“五一”假期可以说是最“命运多舛”的假期了。今年如此调整,背后的考量到底是什么?

一个“缓冲”?

目前长假分布不均,国庆、春节人满为患

1999年9月,国务院改革出台的新法定休假制度规定,国庆节、春节和“五一”法定节日加倒休共放假7天。但到了2007年12月,国家明确从2008年起取消“五一”黄金周。近年来,人们对于五一小长假、长假的呼声愈发强烈,刘思敏就是强烈主张恢复“五一黄金周”的人之一。

“除了国庆、春节两个长假外,其他诸如清明、端午等三天假期,并不足以支撑远游以及长途探亲等较为耗时的安排。”在刘思敏看来,无论是带薪休假还是增添小假,都无法真正意义上缓解出行压力,反而让人们的休假需求成了“堰塞湖”,所以才有了今天国庆、春节人满为患的尴尬。

随着2020年全国放假安排的公布,五一连休5天,也是假期改革10年来的头一遭。对此,刘思敏认为,这是五一黄金周终会回来的前兆,“很有可能会恢复五一黄金周制度。”

记者了解到,在“五一”黄金周被取消后,目前的休假体系只有春节与“十一”黄金周两个长假,国庆节与春节只隔着三个多月的时间,但春节到国庆节之间却有八个月左右没有长假。刘思敏表示,随着国内经济水平增长,人们精神需求提升,旅游成了很多人的选择。但“风景在远方”,除了国庆、春节两个长假外,其他诸如清明、端午等三天假期,并不足以支撑远游以及长途探亲等较为耗时的安排,“因此恢复五一长假有利于促进消费,拉动内需,会对经济平稳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辆“马车”?

数据:假多了一天,旅游收入增加300多亿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劳动节适逢春夏相交、气候宜人,很多民众都希望在春暖花开时外出旅游、探亲、休闲。为了回应人民群众的呼声,2020年劳动节通过调休形成5天假期,顺应社情民意,有利于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多样化的需求。

对于“五一假期变为5天是否会成为未来趋势”这一疑问,唐晓云认为,“这要取决于市场的反应,也就是游客对旅游需求的反应情况。”唐晓云表示,如果市场反响比较好,同时广大游客也对5天的假期比较认可的话,“不排除五一假期放5天这一模式被延续的可能。”

从3天变为5天,2天之变背后藏着怎样的考量?唐晓云告诉记者,“从今年公布的假日安排来看,五一假期也是通过调休的前后挪移,形成了为期5天的假期,将会对跨越1~2个城市的中长距离旅游出行产生一定促进作用。目前国家在促进和刺激消费的方面有很多动作,也确实意识到了假日经济、休闲经济对于刺激消费、拉动经济的作用是很大的。”唐晓云表示,从常见的3天、5天、7天假期来看,正好是短途、中途、长途旅游所需要的时间。其中,7天的“黄金周”会形成长途旅游高峰期,而3天的小长假则因为时间的原因,会影响和限制一些中长距离的旅游出行,适合短途游,而5天很有可能会成为中长途旅游市场的主流,也将催生国内游市场新的旅游产品。

事实上,从去年和今年的数据来看,据文化和旅游部综合测算,今年五一假期,全国国内旅游接待总人数1.95亿人次,按可比口径增长13.7%,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176.7亿元。而2018年五一期间,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1.47亿人次,同比增长9.3%,实现国内旅游收入871.6亿元。也就是说,4天假期的旅游消费,是3天假期的1.3倍以上。

国泰君安此前发布的研报显示,休假时间的延长,尤其是黄金周制度,有力推动了我国旅游业的发展。五一假期延长,将对旅游业整体产生显著拉动作用,利好景区、酒店、出境游和免税板块。唐晓云表示,2020年放假安排公布之前,相关部门也征求过很多轮意见,虽然不明确此次调整是出于怎样的目标,但她认为,本次假日调整应该还是以释放消费需求,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旅游消费需求为目标。

回顾

二十年,中国人休假之变

梳理2020年部分节假日安排,记者发现,全年有1、3、5、7、8天长短不一的放假天数,这样阶梯式的假期,反映了人们怎样的需求?“愈发丰富的休假制度体系,让人们的假期安排更加多样。”长期深入旅游领域研究的唐晓云认为,这要从中国先后多次修订放假相关政策说起,“每一次国家制度调整,都有其目标导向,都非常严谨,也经过了多次意见征求。”

◇1999年

“当年,为了应对亚洲金融危机,扩大内需,促进增长,我国借鉴国际假日调整的经验,出台黄金周制度。”在唐晓云看来,当年国务院公布新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自此“十一”、春节及“五一”7天黄金周旅游成国人生活的新亮点,也为拉动内需、促进国内消费立下了汗马功劳。

◇2007年

当年,为了改变节安排过于集中等问题,我国再次进行了国家法定节假日的调整,出台《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最大的变化就是从2008年开始,五一黄金周消失了,变成小长假。同年实施的《职工带薪年假条例》也被视为是休假制度的补充。但五一黄金周改为小长假后,恢复五一黄金周的呼声也日益高涨。

◇2019年

今年“五一”恰逢周三,通过与周末调休形成4天“小长假”,实质性地增加了一天节日休假时间。2020年则是在延续2019年“五一”休假安排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通过调休再多增加了一天节日休假时间,从而形成了5天的“小长假”。

展望

向时间和空间要假日经济新潜力

人们出游意愿的空前高涨,甚至引申出“假荒”这一热词,我们真的缺假吗?

事实上,回顾中国人的节假日演变史,从曾经的单休时代、双休时代,到如今的多个公共假期分布在各月,假期总天数已经从最早的59天增长到115天,占全年的31%。也就是说,中国人其实有接近1/3的时间都在休假。

“不管是媒体或者中国旅游研究院的调查,都显示出旅游已经成了消费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领域,这是不容置疑的。”唐晓云告诉记者,与世界62个主要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法定节假日天数(11天)目前排在并列33位,人均每年法定节假日天数远高于大部分发展中国家。而之所以出现不少人感觉假期不够用这一现象,在唐晓云看来,一个原因是我国的带薪休假制度落实不到位,还有一个原因则是假期结构还不太理想,未来可能还需要再度调整。

“未来,建议要在全域旅游发展战略下,发展夜间旅游等新业态,向时间和空间要假日经济的新潜力。”唐晓云如此建议。具体来讲,就是从时间、空间两个维度来让经济发展拥有的新增长空间。时间的层面,包括成都在内的不少城市已挖掘出城市夜间经济的新动能。从空间上来说,可以发展海洋旅游、虚拟旅游等。(记者 李彦琴)

相关阅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