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中海网>热点 > 正文
惠东推进十件民生实事落地解决群众身边小事琐事
2021-05-18 16:06:24 来源:南方日报 编辑:bj06

“现在身体出毛病都不需要走远路,有时医生还会亲自带着设备上门做检查,既方便又省心。”家住白盆珠镇坑屯村的赖大爷说,村里卫生站的诊疗装备越来越齐全,医生常常带着设备上门,自己常犯的老毛病,医生只要将设备联网一看便一清二楚。

这是惠州市惠东县创新推进“行走的医院”项目落地见效的一幕。当前,惠东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通过集中学、个人思、实践悟,引导和激励党员干部群众从党的百年伟大奋斗历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集中力量解决一系列涵盖县城扩容提质、城市生活品质、城乡基础设施、医疗教育、养老服务等方面的短板,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实、走心、见成效。

“行走的医院”覆盖150个村卫生站

生命健康是人民群众关心的首要大事。今年以来,借助党史学习教育的契机,惠东县把党史学习教育与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远问题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工作重点,积极争取农工党中央联络工作委员会支持,引入“行走的医生”医疗服务项目,切实打通了群众看病就医“最后一公里”。

据了解,“行走的医院”项目的建设内容包括在村级卫生站点“行走的医院”智能终端、远程医学专家门诊系统;为村卫生室配备“全科医生助诊包”,使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超声、心电、验尿等30余项检验检测项目,在村卫生站就能连线惠东县人民医院医生进行挂号问诊,极大地提高了村卫生站医疗诊断治疗水平。

“以前,村民大小毛病都要往外跑,现在党和政府为我们村卫生站配备了全科医生助诊包,而且随时可以与大医院的专家互动,方便村民看病。”白盆珠镇坑屯村卫生站唐医生高兴地说。

截至目前,惠东全县已统筹2700多万元,为16个镇(街道、管委会)共150个村卫生站配置“行走的医院”全科医生助诊背包、巡诊车等设备,以“互联网+医疗健康”的理念,通过行走在千家万户的乡村医生,将三级医院的专家资源、检查、检验装备背到百姓身边的服务模式,解决就医难的问题,实现“看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的目标。

为确保实现医疗服务全覆盖,“行走的医院”项目还为乡村医生统一配备了专用摩托车,随车配备急救药品和设备,统一喷涂联系电话,方便群众联系。乡村医生可及时对行动不便的老弱病残人员实行医务人员送医上门服务,满足群众看病就医需要。

除此之外,项目还为医务人员开展了专业培训,有效提高了村级医务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如今,随着项目深入开展,“行走的医院”医疗服务车已经成为百姓喜欢的“幸福车”“健康车”,赢得了惠东百姓的一片赞誉。

推进十件民生实事落地解决群众身边小事琐事

自开展“学党史、转作风、践行动”活动以来,惠东坚持以深学促实干,积极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与创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和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等工作相结合,推动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一方面,惠东扎实推进“十件民生实事”,扩建平山幼儿园、实施“行走的医院”村医帮扶项目、实施县城赤岭桥梁(红岭路接高桥路)工程、建设智慧停车场、实施白花镇建成区风貌管控提升工程、启动运营县社会养老服务中心、建成惠东县综合交通与路网监测调度中心(TOCC)、动工建设教育路、启动建设寨场山森林公园景观带、建成投用一批公交候车亭……

同时,惠东大力抓好社区小区硬件设施完善、公交车候车站建设等13个文明创建重点基础设施补短板项目,办理好尽快实施九龙峰旅游区大路村至凤岗村排渠整治工程等7条县人大重点建议,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多措并举解决县城停车难问题等6项县政协重点提案,推动重点民生项目建设提质增效。

此外,惠东深化机关党组织、党代表联系服务基层工作,落实县直单位“一对一”挂点联系村(社区)、党代表到“两代表一委员”工作室开展活动等制度,通过广泛接待、入户走访等方式,征集村情民意,及时解决问题。

“把党史学习教育转化为工作动力,防止学习和工作‘两张皮’。”惠东县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新一届村(社区)党组织要掌握辖区群众意见最大、呼声最高的难题,确定5件以上年度民生实事,形成项目清单,明确具体措施、完成时限、责任人,向群众承诺践诺。

值得一提的是,惠东还推出了特色鲜明的志愿服务项目,通过发动社会组织、企业、乡贤等为困难群体、弱势群体提供生活照顾、政策宣传、矛盾化解、捐资助学、捐医助卫等帮扶服务,并在持续推动22类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基础上,设计推出更多有特色、有亮点的志愿服务项目以满足群众所需,切实把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送到了基层特殊群体面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