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中海网>热点 > 正文
遏制“炒药”行为,保障疾患所需
2021-06-28 13:27:52 来源:今晚报 编辑:bj06

日前,有媒体报道称,在药店买片仔癀需要提前排队且每人限购2粒,线上买也需要拼手速看运气。虽然该药单粒价格高达590元,但门店开门10分钟后,片仔癀便已售罄。在电商平台上,不少商家售卖的片仔癀单粒价格在900元至1600元。在一些社交媒体,片仔癀一粒被炒到900元至3000元。

从报道来看,固然是多种原因造成了片仔癀一药难求的现状,但毫无疑问,其中存在着人为炒作的因素。这种炒作的套路和近两年出现的“炒鞋”“炒盲盒”类似,都是一些人利用资金优势囤积居奇,意图牟取暴利,最终导致热钱盲目流入相关商品市场,改变供求关系,扭曲商品价格。

与“炒鞋”“炒盲盒”不同的是,此次炒作的对象是药品,而它带来的后果会更严重,社会危害性更大。普通商品经炒作后价格过高,消费者可以暂缓消费或干脆拒绝消费,让其价格自然回落。然而,药品是患者治病救命的必需品。炒高的药价,很可能会让低收入患者望而却步,贻误治疗时机甚至造成悲剧。

有句古话,叫“但愿世间人无病,宁可架上药蒙尘”。宁愿药品无人问津也期望世间无病,这是医者仁心的体现。把守护健康、救人性命的药品当做商品来炒作,只看到其中的利益而无视治病救人的根本,显然突破了最基本的商业底线甚至是做人的道德底线。

因此,对“炒药”这种投机行为,不能像“炒鞋”“炒盲盒”那样等待市场的自然调节。政府部门应尽快发挥作用,遏制“炒药”行为,保障疾患所需。药监、物价、市场等部门可以通过相关措施,督导实体店、网上药店分辨并排除投机购买行为,让有真实需求的患者购买到急需的药品。资本市场的监管者也应该有所作为,严查相关机构投资者是否参与囤药和炒作股票,让药品市场回归正常的供需关系,让普通患者能吃得起、用得上。(李吉森)

相关阅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