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中海网>热点 > 正文
异宠网络交易市场急剧膨胀,从爱好到被判刑仅一步之遥
2021-06-29 14:46:30 来源:今晚报 编辑:bj06

近期,有关动物的新闻激发了人们的兴趣,频频登上新闻热搜。4月,东北虎下山觅食误闯村庄;5月,杭州金钱豹脱逃与人不期而遇;6月,云南亚洲象北上……在这些动物新闻的页面,网友们的跟帖讨论也是异常热烈,有网友称:“小象好萌好可爱,真想带回家饲养。”

把动物带回家养,人类早先确实是这么做的。从最初的猪牛羊马等牲畜,再到猫狗鱼鸟等宠物,人们饲养动物的种类正在不断地扩大着。近年来,宠物主们已经不满足饲养传统宠物了,他们开始饲养爬行动物、甲壳动物等另类宠物。为了获取一只异宠,他们在网络上联系卖主并高价求购,在贴吧、论坛、社交网站上形成了一个庞大而隐秘的交易市场。显然,其中一些购买野生动物、国家保护动物、濒危动物的行为触犯了法律的红线,应该被禁止。然而,由于异宠爱好者不断增多且法律意识淡薄,异宠的交易市场仍在继续膨胀。与此同时,异宠被弃养后所带来的一系列生态风险也随之而来,其他社会风险也不容忽视。

在自然界,人类与动物是平等的,应该相互尊重、互不打扰。只是,一些人对动物的兴趣和动机正在变得不纯,产生控制欲和占有欲,意图圈养它们并借此牟利,在朋友圈和视频网站上大肆炫耀。痴迷异宠的特殊爱好,在世界观还不成熟的青少年群体中尤为明显。

一位母亲的担忧

上个月末,河西区的魏女士发现11岁的儿子在用手机和陌生人聊天,商谈购买一只蜥蜴。这种行为让她很担忧,因为去年孩子曾央求她在网上买两条蚕,经过半个多月的喂养,两条蚕从小到大,最后变成了两只茧。今年,孩子竟然偷偷摸摸要买蜥蜴,她真不知道这孩子将来还要买什么稀奇古怪的动物。

和孩子一起养蚕的经历,让魏女士既惊喜又不安。孩子对小动物的热情非比寻常,每天早上睁开眼的第一件事就是看他的蚕,放学回家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找桑树、摘桑叶。每天,孩子都会用手机拍上一段蚕宝宝吃桑叶的短视频发到朋友圈里。不少孩子都有自己的微信号,同学们看到他养的蚕,会发来羡慕和惊奇的表情符号,儿子为此洋洋得意。

养蚕并不算麻烦,只是儿子的这份热情和痴迷让魏女士感到有些不安。孩子在五六岁的时候,魏女士就发现儿子对小动物们特别好奇。下雨的时候,他会拉着家长去花园捉蜗牛,然后把它们装在一个瓶子里带回家。但过不了两三天,这些蜗牛就全部死掉了。夏季傍晚的时候,儿子非要家长带着他去捉知了,每一次捉到两三只之后还不罢休,非要继续捉。为此,魏女士在树林里被蚊子咬得叫苦不迭。

孩子特别喜欢用手去触摸蚕,还说,蚕摸起来暖暖的、软软的。从小就怕蛇的魏女士,见到蚕就会联想到蛇,根本不愿意去触摸它们。结果儿子捉弄她,故意把蚕丢到她的手里。受到惊吓的魏女士觉得儿子有些过于顽皮,严厉地批评了他一通,还让儿子把两条蚕丢到垃圾桶里。然而,儿子不以为意,继续每天关注着蚕宝宝的生长。看着孩子专注的样子,她不忍心打击孩子的热情,也不再坚持让孩子丢掉那两条蚕了。

两个多星期后,蚕吐丝结成了茧,成了静止的状态,孩子再也无法继续观察它的生长了,心情随之低落了一段时间。但没过两三天,孩子又迷上了其他动物,在视频网站上看起蜘蛛和蚂蚁的视频了,一看就是半个小时。起初,魏女士纳闷,莫不是学校开设的生物课程又讲新内容了?后来一打听才知道,学校里生物课程没讲这些内容,是自家的孩子对动物过于痴迷。

即便这样,魏女士也没想打扰孩子。她想,孩子正是长知识、长见识的阶段,多学习、观察一些动物生长的现象也是有益的。她在与孩子交流时得知,孩子的同学中,有家里养猫养狗的,也有养金鱼养乌龟的,还有养鹦鹉的。孩子们相互攀比,家里有宠物的,都拍了小视频去朋友圈展示。有些小男孩还拿出在草地里抓到的小昆虫,如蚂蚱、蚂蚁等,拿到学校给别的同学展示。

魏女士发现,孩子养小动物的动机不纯了。这次养蚕,拍过小视频发到朋友圈;前几年还养过小乌龟,带小乌龟到社区花园给其他小伙伴们展示。这其中,知识没增长多少,倒是在别人面前炫耀了一番,满足了他的虚荣心。了解到孩子的心理后,魏女士有些不安起来,她仔细看了孩子和陌生人聊天的记录,孩子这次想买的是一只产自中南美洲的绿鬣蜥,这种动物被列入了《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禁止交易。也就是说,如果真的下单购买了,孩子就违法了。好在,现在只是商谈阶段,孩子也没有付钱。

魏女士拉黑并删除了陌生人,没收了孩子的手机。想来想去,她觉得是时候该跟孩子好好谈一谈了。

从爱好到被判刑仅一步之遥

梁某是本市一家网站的编辑,2019年12月至2020年1月期间,其在天津市西青区的住所内,多次使用手机在贴吧发布出售两只豹纹陆龟的信息,后因价格原因未能将两只豹纹陆龟出售。不久后,梁某在其家中被抓获归案。经鉴定,被扣押的两只动物为豹纹陆龟,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周某,居住在天津市滨海新区,今年仅22岁。2019年12月30日,其通过微信约定,以3400元的价格在居住地附近向梁某出售一只豹纹陆龟。经公安机关核查,周某与梁某买卖的豹纹陆龟系在梁某家中扣押的两只豹纹陆龟中的一只。案发后,周某被民警抓获归案。

2020年7月,梁某因犯有非法收购、出售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八个月,并处罚金15000元。周某因犯非法出售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缓刑一年,并处罚金10000元。

在某贴吧里,一份《常州市公安局钟楼分局扣押决定书》显示,年仅18岁的女孩儿顾某在家里持有疑似苏卡达陆龟两只,疑似绿鬣蜥一只,三只动物被公安机关扣押。顾某也因涉嫌非法收购珍贵濒危野生动物而被立案侦查。

去年3月,四川省绵阳市法院开庭审理了一起买卖蟒蛇案,1名卖家和5名买家同案受审。他们都是20岁左右的年轻人,最小的才16岁,交易都是通过某社交平台的某组群联系成交。

2018年,重庆江津某职业学院的学生谭某看到网上有人出售一种“没见过的乌龟”,长相漂亮独特,就花了3000元买回来把它当成宠物来喂养。2019年,他偶然查询发现这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辐射陆龟,心慌之下想赶紧“出手”,便在网上发帖出售。不久后,谭某在交易时被警方当场抓获。

年纪轻轻、还在上学的孩子,突然有一天被警察登门调查,不久后被法律查处,不知这些孩子的家长和老师会作何感想。事实上,近年来,异宠爱好者人群正在越来越年轻化,因痴迷异宠而触犯刑法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多。《2019宠物消费生态大数据报告》显示,不同年龄段的消费者对宠物有着不同的消费偏好,“90后”钟爱猫,“95后”则更爱异宠(小众宠物)。

出于新奇和对动物外形的喜爱,感觉它们或萌或酷,是不少青少年喜爱异宠的主要原因。如产于澳洲的有袋动物——蜜袋鼯,因其外形小巧可爱、可随身携带,而被异宠爱好者们昵称为“小蜜”。绿鬣蜥幼体一度因为其外形酷炫、貌似恐龙,也成为很多人的心头好。一些青少年沉浸在异宠世界里无法自拔,从开始饲养普通动物,再到网络求购濒危野生动物,一步之遥,他们就踏入了法律的禁区。

异宠网络交易市场急剧膨胀

今年3月,深圳市龙岗区法院向某搜索公司发出2021年第1号司法建议书,呼吁知名互联网企业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协同环境司法成为推动野生动物保护的重要力量,优化搜索结果,净化论坛和平台内容,加强信息共享和普法宣传。

促使法院向互联网公司发出司法建议书的原因,是该法院自2020年6月挂牌成立环境资源法庭并集中管辖全深圳市环境资源类案件以来,受理了一批非法交易“异类宠物”(实为受法律保护的珍稀动物)的刑事案件。经审理发现,很多被告人尤其是卖家利用网络,如论坛、社区产品、短视频平台等作为信息传播和交易的渠道;而部分网民,尤其是青少年对于买卖受保护珍稀动物的刑事违法性认知较为模糊,如果通过搜索引擎或其他途径进入上述平台时未得到警示性提示,则触犯刑律的危险性极高。

5月,该互联网公司给法院的回函中表示,公司已采取了一些措施阻止野生动物交易:一是在社区产品内设置警示性标识,对“金刚鹦鹉、灰鹦鹉、球蟒、红尾蚺、陆龟、绿鬣蜥”等常见珍稀动物吧,在置顶处用显著字体对网页浏览者提出明确警示。二是排查非法交易的网帖并予清理,通过技术手段识别涉交易的帖子并予删除,鼓励网民对违法行为进行举报;若要发布交易信息,应上传相关养殖证明及允许合法交易的证照以备案。

然而,记者近日在进入上述贴吧后发现,虽然网页置顶处有警示性标识,但帖子中仍含有大量暗示交易的内容。以绿鬣蜥吧为例,一位网友发布蜥蜴照片称“换别的宠物”,意思是不养这只蜥蜴了,要出手转让,交易的暗示已非常明显。还有一位网友发帖三张不同颜色的蜥蜴,有网友立即回复“如何入手?”该网友回复“S”,意思是私信联系。还有其他一些明示或暗示的交易信息,均没有被平台识别和封禁。

还有部分交易隐藏在QQ群中。“红鬣苗680元/只,可发货。”一位QQ群中的卖家表示,可以快递发货。还有一些卖家展示,有绿鬣蜥、豹纹陆龟等出售。在哔哩哔哩、小红书等一些视频社交网站上,饲育保护类野生动物“异宠”的视频受到粉丝追捧,一些网友评论表示,也想入手同款动物饲养,在评论区询问购买途径和价格。有卖家回复评论“可私聊”,交易的链条也因此而建立了起来。

固执的异宠爱好者,该醒醒了

异宠爱好者饲养动物的热情并不能一直持续,弃养的现象不断发生。近期,苏州、佛山等地的公安机关相继接到市民举报,在社区绿地和居民楼外发现绿鬣蜥,身长已达1米以上。也就是说,异宠刚入手时外形小巧可爱,但随着生长,其体形变大、食量增长,宠物主已没有继续饲养的耐心和热情了,便悄悄将之放归自然。

而这样的弃养行为显然有物种入侵、破坏环境的危险,从巴西龟到绿鬣蜥,都曾因为宠物主的弃养行为而造成生态危害。2011年,水上公园曾发现一只巨型甲鱼,背甲呈椭圆形,有暗色斑纹,约有40多厘米长、30厘米宽,大如脸盆。经工作人员称重,足有20多斤重。经天津自然博物馆动物学专家鉴定,这是一只佛罗里达鳖,原产自美国,属外来物种,很可能是宠物饲养者将其带到水上公园放养。

近期,一位野生动物保护专家在网络上规劝异宠爱好者:“表达对野生动物喜爱的最好方式,不是据为己有,而是把它们留在野外的栖息地。”然而,这种理性的声音竟然被异宠爱好者们群起而攻之。一位异宠爱好者称:“国外有人养,我就能养,人工饲养的不算野生动物。”他们还把野生动物保护专家贬称为“土鳖”,称专家的观念跟不上时代发展,年轻人不能接受。面对如此一群固执己见、私欲膨胀的异宠爱好者,野生动物保护专家的发声也显得无力了。

当这些年轻人痴迷于异宠并把个人的爱好凌驾于法律之上时,其潜在的危险必然成倍增长。在此,提醒异宠爱好者注意,不要让喜爱变成伤害,要认识到自身行为的危害和后果,不要等到被法律制裁时才知事态严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