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中海网>热点 > 正文
罕见病医疗保障工作依然任重道远
2021-09-07 11:28:39 来源:今晚报 编辑:bj06

近日,西安交大第二附属医院一张55万余元的医院收费票据在网上引来关注。票据显示,一名1岁女娃从今年8月17日开始,住院4天,直到8月21日,花费553639.2元。其中仅西药费就高达550177.2元。

1岁幼儿,住院4天,55万元。这几个关键词放在一起,自然会触动公众神经。面对“天价药费”的质疑,院方与患儿家属都及时出面予以澄清。原来,孩子患有罕见的脊髓性肌萎缩症,医生在救治过程中使用了一种昂贵的罕见病药物——诺西那生钠,该药是唯一用于治疗该病的特效药,在国内售价55万元。患儿的母亲也表示认同,认可医院“没有多收一分钱”。但这张医疗收费票据,也的确值得反思。

从票据上不难发现,医保支付约为570元,相较于高额药费,这一比例无异于杯水车薪,即便医院“没有多收一分钱”,试问又有多少普通家庭能够承担得起?正如有人说,让所有罕见病患者有药可治、治疗得起,不仅彰显社会的文明程度,更体现医疗保障制度的公平性和可及性。值得欣慰的是,国家相关部门正在不断推动罕见病药物纳入医保。自今年3月1日起,我国就已全面执行2020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其中,七种罕见病治疗药物纳入了国家医保目录。这对罕见病患者和他们的家庭来说,是莫大的福音。但从这名患儿的境遇来看,罕见病医疗保障工作依然任重道远。

其实从公平的角度来看,每个人在缴纳医保时,并不能预测自己会得什么疾病,那么常见病、多发病在得到保障的同时,罕见病也应该得到同样的保障。对此,在增加罕见病用药报销种类的同时,不妨在医保基金中设置“罕见病专项”,就像目前肿瘤病人报销的那样,设置单独的报销比例。这样既可以减轻罕见病患者的负担,也便于国家调控医保资金。

当然,罕见病药价贵问题涉及面广,还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比如积极发展商业保险、慈善救助等。无论哪种方式,最终的目的,都是早日让罕见病患者用得上药、用得起药。(易嘉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