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中海网>资讯 > 正文
乘冬奥东风,构建电商物流“新基建”未来
2022-02-21 16:21:19 来源:中国报道 编辑:bj06

中国报道讯(记者 王哲)在2018年平昌冬奥闭幕式上的“北京8分钟”里,在7分10秒左右,京东物流“亚洲一号”无人分拣中心正在工作的智能搬运机器人和作业员黄国凤、王鹏出现了,向全世界展示着中国物流的科技骄傲。“北京8分钟”所呈现的京东物流“亚洲一号”全流程无人仓,已经实现了从入库、存储、包装、分拣全流程、全系统的智能化和无人化。而此时正在进行中的北京冬奥会,是第26届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奥组委开始设立物流委员会以来,首次使用中国物流服务商的奥运赛事。京东物流在“相约北京”测试赛中以绿色、科技的行业高质健康发展的新动能助力赛事物流保障工作。

日前,2022北京新闻中心的中外记者们来到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从先进的京东智能仓储物流园,到新业态、新消费的生鲜超市;从实时呈现全国消费者下单采购的京东数据大屏,到酷炫的集合京东所有智能产品的京东视界,中外媒体记者感受到了感受到了中国消费和中国经济澎湃发展的活力,体验到了来自北京经开区努力打造“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先行区”不断推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的多场景应用,体会到中国智能供应链和智能物流的建设步伐,见证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转型。

“亚洲一号”为冬奥搭建一体化供应链

记者们首先来到京东亚洲一号北京物流园,参观了高层货架区、Shuttle区、自动分拣区、青流计划区,了解京东物流通过在供应链环节部署不同的机器人和自动化设备,从而整体提升供应链的效率,降低成本。

2009年,京东开始筹建自动化物流中心,并命名为“亚洲一号”,整体定位为“打造亚洲群规模最大、最先进的物流中心”。京东亚洲一号北京物流园(以下简称“北京亚一”)于2017年投入运营,辐射北京、河北、山东、天津、内蒙古、山西太原等地的订单,这里已经实现了从入库、存储、包装、分拣全流程、全系统的智能化和无人化。

京东自主研发AGV系统“地狼”机器人吸引了记者目光,它通过识别地面上的二维码自动规划路径,能够自动避障、自动回冲、自动排队,将传统的“人找货”改为“货到人”模式,拣货员只需要在工作台等待AGV运来货物。每小时能完成250个订单,比传统方式效率提高了3倍。北京亚一AGV区域面积1.2万平方米,运营超过330辆AGV,日均处理订单峰值超过80万单。

北京亚一自动化设备包含高19层的Shuttle立体库,将仓储能力大幅提升,智能设备拣货相比常规人工拣货,运营效率提升了6-8倍。而在高度智能化的物流仓库中,由于减少了人工作业,很多智能设备可以实现“黑灯作业”,大大降低电能的消耗。根据测试,平均每分钟,智能设备通过“黑灯作业”可以省电2283度,相当于一户普通家庭一年半的用电量。

基于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及物联网等底层技术,京东正在持续提升自身在自动化、数字化及智能决策方面的能力,不仅通过自动搬运机器人、分拣机器人、智能快递车等,在仓储、运输、分拣及配送等环节大大提升效率,还自主研发了仓储、运输及订单管理系统等,支持客户供应链的全面数字化。截至2021年9月30日,京东物流在全国共运营41座“亚洲一号”,以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武汉、沈阳、西安、杭州为主的八大物流枢纽,面向二到五线城市基建下沉。

据了解,此次北京冬奥会筹备搭建了绿色集约的一体化供应链体系,不仅整体提升了冬奥物资供应的效率和质量,更实现了冬奥供应链的绿色、环保。

早在6年前,京东就开始对封箱胶带的胶带进行“瘦身”研究,怎么样能够在满足使用的前提下将宽度从53毫米降至45毫米,而且明确规范封箱胶带禁止层层缠绕,通过这样毫米级的技术革新,2020年一年就减少了4亿米的胶带,可以绕地球10圈。而通过仓内无纸化作业以及电子面单,仅2020年全年就减少纸张消耗1.3万吨。在推动包装“瘦身”的同时,京东也在尽可能减少纸质包装箱的使用量。

多年来,京东充分发挥新型实体企业在构建绿色低碳商业模式上的独特优势,积极务实地打造“绿色基础设施+减碳技术创新”双核动力,在“仓储、运算、包装、运输”等环节释放出巨大的减碳效能;与此同时,京东携手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伙伴,打破减碳创新举措的“孤岛”,实现在整个供应链体系内的协同增效。

无人配送助力物流智能提升

记者们又来到七鲜超市大族广场店,七鲜创立于2017年,是京东旗下的美食生鲜超市。在七鲜超市门口,配送员正忙着把刚刚打包好的商品装进红色的无人配送车。自从有了这辆车,他真正“解放”的双脚,从超市到顾客之间的这段路依靠无人配送车来完成。 “智能物流车投放了多少辆?配送量占订单总量多少?……”记者们对全程无接触无人配送车充满了好奇。

无人配送车左右两侧,布满了储物格,如同一个可以移动的快递柜。以往,顾客在手机七鲜APP上挑选好商品下单后,配送人员会骑着车把货送到顾客手中。现在顾客下单后,超市的工作人员会打包好商品后,先扫描小票上的条形码,放入固定的储物格中,就在无人驾驶操作的条件下上路了。最快30分钟,无人配送车到达目的地后,顾客可以选择扫码取货或凭手机短信码取货完成购物,而无人配送车就继续上路,驶往下一个目的地。

2021年5月,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为无人配送车企业颁发了国内首批无人配送车车辆编码,首次给予无人配送车相应路权,实现了国内自动驾驶领域新产品管理政策的又一次创新突破。

在上路前,无人配送车需要配备多种类型传感器、高性能计算单元、具备系统冗余的线控底盘和智能化控制软件等系统和设备,支撑其安全运行。

无人配送车是自动驾驶技术在物流领域的重要应用,对于促进快递物流业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京东物流已在全国超25个城市投放近400辆智能快递车,未来两到三年将持续研发及投用数千台智能快递车。

北京经开区致力于推动全域应用场景开放。在自动驾驶领域,依托“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建设,推动国内首个智能网联汽车政策先行区设立,自动驾驶出租车、无人配送车等场景实现运营落地。智慧物流领域,京东物流与北京电信完成5G+智能物流场景可行性验证,实现智能仓5G全流程全连接改造。城市治理领域,推进“城市大脑”建设,实现城市仪表盘和领导驾驶舱应用,完成32个“智慧平安小区”升级。科技抗疫领域,京东科技多款智能产品服务疫情防控一线;云族佳为中小企业复工复产搭建云平台,欧必翼“被动式太赫兹人体安检通道”助力北京冬奥会赛事安保服务。

全力打造高效“新基建”

在京东集团总部,记者参观了自提区、无人超市、物流展台、沙盘、京东视界、京东之家,楼里各式各样的“黑科技”应用吸引了大家的目光。除了大家熟知的快递员送货上门,自提点/柜也是配送最后一公里的有效补充方式,好处在于既可以有效地保护客人的隐私,又可以依据客户的时间来领取快递,同时也可以提高物流的服务效率。

定位于“以供应链为基础的技术与服务企业”,京东集团目前业务已涉及零售、科技、物流、健康、保险、产发和海外等领域。与此同时,基于京东内部自身海量、复杂业务场景的淬炼,一系列的领先数智化能力也通过京东云——京东集团面向政企客户提供技术服务的核心品牌集中输出,不断加速数实融合的规模化产业落地。

目前,京东已构建起以人工智能(AI)、大数据(BigData)、云(Cloud)、物联网设备(Device)及前沿探索(Exploration)的“ABCDE”技术战略,全力打造高效的“新基建”,助力“亦庄智造”领跑世界,推动自身的智能供应链和智能物流融入国家新基建的总体部署,让更多行业和消费者共享新基建数字红利。

关键词:
相关阅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