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中海网>资讯 > 正文
北京冬奥会的“羽生热”
2022-02-24 13:51:02 来源:人民中国 编辑:bj06

人还未到北京,

已成冬奥热门话题;

在中国社交媒体话题的点击量超2亿次;

跌倒时也不断得到热情鼓励;

中国媒体大量报道……

一般而言,比赛举办国

普遍只关注本国选手,

但在本届冬奥会举办地中国,

同样拥有这样超高人气的是日本选手羽生结弦。

他是冬奥会男子花滑66年来的又一位两连贯,拥有优美的舞姿,但人们支持他的理由不止于此。

2017年世界花滑锦标赛领奖时,第三名金博洋将中国国旗拿反,羽生发现后帮助他摆正。那次比赛,羽生接受采访时还拥抱金博洋并用中文说“天天(金博洋的小名)加油”。当被问道是否喜欢中国时,他说“I love China”,还高举手写的“感谢中国”的牌子。这些画面被中国的人们所熟知。

羽生对中国的善意令中国人感到亲切,但更重要的是他的品行。北京冬奥会记者会后,他主动收拾麦克和矿泉水瓶。平昌冬奥会上,为不打扰其他日本选手接受采访,他小心翼翼地俯身低行过去。这些画面在中国的社交媒体上广为流传。

作为运动员,实力还是首要。中国央视解说员曾用“容颜如玉,身姿如松;翩若惊鸿,宛若游龙”赞誉羽生。日本网民表示对此深受“感动”,还有日本网友模仿中国解说员的“诗体评论”,在博客上以古语“其疾如风,其徐如林”评价羽生。他在这次北京冬奥上的表演,也被中国的钢琴家和舞者们从音乐和舞蹈等各角度解读,制作动画上传,称“他是把作品当成艺术品在打磨”、“百感交集”。

的确,羽生的表演不只追求技术难度,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其丰富的表现力,以及对细节的把握。从对音乐的选择到诠释都下足功夫,甚至为了把握跳跃的精确度去观察冰刃留下的痕迹,为了演出更有质感而参与设计参赛戴的手套等等。所有这些细节造就了动人心弦的表演。

北京冬奥会上,羽生选择了挑战阿克塞尔四周跳(4A)。其摔倒冲击力远大于普通旋转,是奥运史上最难的动作,还没有其他选手尝试过。虽然对于拥有过人实力的羽生来说,即便不做这个动作,也足以冲击领奖台。但他对4A的执念没有停歇。

由于疫情以及身患哮喘,羽生始终无法赴加拿大训练,只在家乡仙台租借了熟识的冰场,接受加拿大教练的远程指导。孤独加上反复伤病,他一时间连最拿手的3周半都无法完成了。他说,“我知道,如果不赶紧跳,身体会逐渐走下坡路。”疫情的2年间,他每天深夜至凌晨期间训练,冰场的灯从未熄灭。

所谓奥运,就是世界上最强大的一批人,代表全人类去追求人类可能的极限。奥运的初心不是分数和奖牌,而是不断挑战的勇气。羽生最终未能完成4A,但挑战本身就很了不起,给了人们最大的感动。

中国媒体《极目新闻》记者这样评论:这种近乎殉道者的悲壮,与他清秀纤巧的外形,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也让他这场挑战,牵动了全世界更多人的心。在最后的表演滑完成后,有中国应届高考生写道:“羽生给我增添了勇气,要跟他一起加油!”还有网友像与朋友作别一般留言:“下次再见啊!”

2月10日,日本选手羽生结弦在退场时回身抚摸冰面。

羽生具备的顾及他人感受、纤细、专业精神等特点,与其说是其自身性格,不如说体现了当代日本年轻一代对本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对他国文化的尊重、吸收。文化无国界,他的演出和人格如此熠熠生辉,当然会受到中国观众的喜爱。

中国有句古话,“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中国,同样有一位因疫情无法见到教练,而进行远程训练的选手,他叫苏翊鸣。苏翊鸣在坡面障碍技巧比赛中,因裁判误判而只得到银牌。但他与日本教练佐藤康弘共同呼吁不要指责裁判,化不甘为力量,最终在大跳台项目拿下金牌。该项目的银牌获得者挪威选手和铜牌获得者加拿大选手也都给予热情拥抱和由衷祝贺。苏翊鸣的经历也使许多日本人动容。

在冬奥会上,包括羽生和苏翊鸣在内的各国年轻一代运动员以敢闯敢拼和超越国界的言行,向世界传递了“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运精神。相信“羽生热”绝不仅限于北京奥运会,羽生和冬奥运动员们的奥运精神将不断传承下去,为世界各国的人们所铭记。

(国际问题学者 周翰)

关键词:
相关阅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