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中海网>资讯 > 正文
任务型党组织:豫鄂两省创新基层党建 引领交界地带协同发展
2023-01-17 15:43:45 来源:中国报道 编辑:bj06

省际交接地带协同发展问题是乡村振兴和乡村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难点所在。长期以来,交界地带村庄基础设施薄弱、产业种类单一、合作机制匮乏,治理和发展难题尤为突出。如何创新性破解省际交接地区乡村振兴问题,各地纷纷进行探索和实践。近年来,河南省桐柏县和湖北省随县借势跨省联合党建,组建任务型党组织(“淮河产业发展示范带联合党委”),有力推动交界地带旅游合作开发建设,当地面貌焕然一新,广大干部群众纷纷拍手叫好,走出一条可资借鉴的道路。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河南省桐柏县月河镇位于豫鄂两省交界地带,桐柏山腹地,淮河贯穿境内,辖区内4个村与湖北省随县淮河镇毗邻。交接地带乡村治理是两地政府一直以来的“心头病”。此前,交界地带就因跨省修路问题爆发过严重冲突,村民拦路阻扰、持械斗殴,甚至出现人员受伤等恶性后果。“任务型党组织”在解决跨界治理问题上展现出了显著的优势,有效解决了长期以来行政区划分割带来的痼疾。

组织联建联治,突破协同发展的制度约束

省际交接地带经济发展落后,社会矛盾突出,既有行政区划与地方科层体制的制约往往使得交接地带沦为“三不管”区域。如何破解省际交接地带乡村的“贫穷诅咒”,是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和交接地区协同发展工作的发力点。

任务型党组织在不改变行政区划、隶属关系情况下,以“交界地带治理任务”为导向,将任务涉及范围内的建制性党组织纳入进来,组织成员涵盖了体制内外的关联主体,构建起不分地域、不分层级、不分单位的非建制性、开放性的组织形态。任务型党组织将有共同愿景、共同利益、共同发展需求的5个行政村、3家非公企业、6家合作社和 9个机关单位党组织联建在一起,以其灵活巧妙的组织活动方式打破了既有行政区划和科层组织带来的弊端。

议事协调机制,达成协同发展的行动前提

交界地带乡村场域是一个兼具复杂性和系统性的治理情境,尽管许多交界地区具有共同的文化背景、资源禀赋和区位条件,两地政府合作开发意愿强烈,但跨省协调难度大,手续繁多,问题迟迟得不到有效解决。

任务型党组织建立了“让党组织变强、村容变美、产业变优、村民变富”的发展共识,进一步落实完善议事协调、问题研判、督促解决机制,夯实抱团发展的组织基础。如联合党组织成立后,先从旅游规划做起,先后邀请湖北随县和桐柏县的专业规划部门进行规划论证,科学制定旅游发展规划,确定短中长期开发项目7个,分别编制上报豫、鄂两省有关主管部门审批,目前正在实施3个。其中,神龙部落开发有限公司申报的神农溪竹筏漂流项目,已通过随县和桐柏县两地水利部门批准,全程6公里河道,其中4公里在月河镇老街村,目前淮河镇段内工程已完工。

资源整合共享,推进协同发展的持续动力

省际交界地带涉及主体多元、治理需求多样,利益诉求不一,乡村产业发展变得异常复杂。面对发展和治理难题,任务型党组织深度融合基层党建和交接地区文旅产业发展,实现了组织建设、党的工作开展和产业发展“三同步”,即党的基层堡垒与合作社平台同步搭建、党组织服务与产业链条同步延伸、党组织活动与产业扩展同步覆盖。

任务型党组织针对交界地带乡村旅游整体情况,整合土地、信息、资金、技术等资源要素,形成交界地带融合发展的巨大合力。整合南阳第一党小组展馆、袁庄村杨家祠堂(南阳地区第一支红军—红九军二十五师第一大队诞生地)、大别山南阳实践教育营地红色资源,建设成“爱国主义教育研学游基地”,以“红色精神”培育党建品牌,推动基层党建全面发展。目前,南阳第一党小组展馆开馆运行以来,吸引省内外参观者500余批10000多人次;引进1.9个亿项目资金的大别山南阳实践教育营地已全面开工建设。

任务型党组织全力推进交界地带产业同兴,积极拓宽群众致富增收渠道。运行至今,豫鄂省际交接地区形成以袁庄村为中心的5000余亩茶产业带,投资建设省内首屈一指的数字化茶产业加工厂,辐射带动周边党员群众2000人,拉动户均增收6000元。以徐寨村为中心的莲鱼共养产业,正带动沿线村共建观赏亭、文化廊道、观光栈道等配套设施,着力打造特色种养、田园采摘、休闲民宿等现代农业产业。任务型党组织以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方式和活动方式,创造性地破解了省际交界地区乡村振兴发展,具有重要参考和推广价值。

(作者:祁凡骅 何清清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协同发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