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中海网>健康 > 正文
医生提醒养成良好生活方式加强预防 有条件可进行超早期特检
2021-07-20 13:28:38 来源:南方日报 编辑:bj06

很多人都听过这样一句歌词:“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但陪伴变老的不一定总是浪漫的,还可能有病痛,尤其是一些慢性病。

清远市人民医院全科医学科主任、内分泌内科主任医师李绍清介绍,每个人的身体都像一台精密的机器,运转的时间久了,随着器官功能的衰退,疾病就会乘虚而入。尤其值得警惕的一个趋势是,重大疾病平均索赔年龄仅42岁,“80后”已经成为癌症青睐的对象。为了能够拥有一个健健康康的老年生活,年轻人要做好预防,注意养成良好的日常生活方式,有条件的可以进行超早期防癌特检。

潜伏期长易现并发症

据了解,慢性病全称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不是特指某种疾病,而是一类疾病的概括性总称。主要指以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等)、糖尿病、恶性肿瘤、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慢性气管炎、肺气肿等)、精神异常和精神病等为代表的一组疾病。

李绍清表示,慢性病的发生和流行与经济、社会、人口、行为、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慢性病发病、患病和死亡人数不断增多,已成为影响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公共卫生问题。

慢性病具有起病缓慢,隐匿,潜伏期长;病程迁延,持续时间长;难以治愈,容易出现并发症;需要长期的医疗护理指导等特点。研究显示,慢性病患病率已达20%,死亡数已占总死亡数的86%。过去十年,平均每年新增慢性病例接近2倍,心脏病和恶性肿瘤病例增加近1倍。其危害不容忽视,若不及时有效控制,将带来严重的社会经济问题。

慢性病有许多种类型,哪些在生活中较为常见?李绍清说,从临床上来看,典型慢性疾病有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脑卒中、冠心病、恶性肿瘤等。

第一种类型是肥胖引起的疾病。肥胖是万病之源,有数据显示,肥胖人口未来20年将会增长一倍,腰围只要增长一英寸(2.54厘米),血管就会增长4英里,患癌风险高8倍。

第二种类型是心脑血管疾病。中国心血管病死亡率居疾病死亡构成的首位,高于肿瘤及其他疾病,每5例死亡中有2例死于心血管病,每10秒钟就有1人死于心血管病。据推算,我国心血管病患现有2.9亿人,其中脑卒中患者1300万人、冠心病患者1100万人、肺心病患者500万人、心力衰竭患者450万人、风湿性心脏病患者250万人、先天性心脏病患者200万人、高血压患者2.7亿人。

第三种是恶性肿瘤发病情况。统计显示,男性所患癌症前五名分别是肺癌、胃癌、肝癌、肠癌、食管癌,女性所患癌症前五名分别是乳腺癌、肺癌、肠癌、甲状腺癌、胃癌。

建议进行超早期防癌特检

目前,慢性病已经出现年轻化的趋势。2013年到2014年,35岁—46岁死于心脑血管病的人,中国是22%,美国是12%。中国一年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经费达到3000亿元。一项保险行业的数据显示,重大疾病平均索赔年龄仅42岁,“80后”已经成为癌症青睐的对象。

事实上,大家都很重视健康问题,但很多人却又不知从何下手。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感觉不到慢性病的存在,一旦病发情况就已经非常严重了。

人总要变老,为了以后有一个健健康康的老年生活,年轻人可以做些什么,从而预防慢性病?李绍清认为,老年慢性病管理首要措施是预防。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慢性病的发病原因60%取决于个人的生活方式,同时还与遗传、医疗条件、社会条件和气候等因素有关。在生活方式上,膳食不合理、身体活动不足、烟草使用和有害使用酒精是慢性病的四大危险因素。

提倡健康均衡的饮食方式,禁烟限酒。正所谓病从口入,很多疾病是吃出来的。在预防慢性病的时候,要注意健康均衡饮食,限制过多脂肪、刺激性食物和盐的摄入,多摄入蔬菜水果;禁烟限酒,吸烟可显著增加恶性肿瘤、呼吸道疾病、脑卒中等疾病的发生,无异于慢性自杀,过量饮酒可诱发急性酒精中毒、急慢性肝炎、高血压等慢性疾病,因此要杜绝过量饮酒。

生活要规律,减轻压力,放松自己。生活作息要规律,少通宵熬夜。另外,不良的情绪,如工作压力、经济压力、思想负担等会造成身体无法承压,疾病随之而来。所以要及时调整,可以到郊外游玩、听听轻音乐、练瑜伽等,让自己身心松弛下来,这样才能应对各种疾病的发生。

适量运动,提高自身免疫力。适当的体育锻炼可增强体质、提高自身免疫力,可采用慢跑、快步、游泳、骑自行车、爬山等形式。每次活动一般以30到60分钟为宜,强度因人而异。

早期防癌特检。慢性病具有病程长,病因复杂、健康损害和社会危害严重等特点,慢性病早期特别是癌症几乎没有症状,一部分病人初期很难发觉,传统检测极难检出,一旦检出则大部分为中晚期。这给癌症的早期诊断带来一定困难。因此,有条件的可以进行超早期防癌特检。

李绍清表示,慢性病真正可怕之处不在于它发作时的疼痛,而是患者不知道它什么时候能好,反反复复发作使人身心疲惫,慢慢磨损意志力。因此,对于慢性病切不可掉以轻心、不以为意,要听从医生指引,保持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为以后的自己保持一个好身体。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