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中海网>金融 > 正文
泡泡玛特股价近乎腰斩 后盲盒时代拼什么?
2021-08-17 09:06:01 来源:中国商报 编辑:bj06

对泡泡玛特而言,独家的自有IP让它避免了与同行竞争的同质化,却也给泡泡玛特带来了问题:自有IP角色背后的故事性不强,非粉丝很难买单;且大部分自有IP只在泡泡玛特自有渠道销售,渠道相对受限,倒逼泡泡玛特加速开店拓展销售渠道,带来的成本压力也不小。

而对于泡泡玛特以外的盲盒潮玩店来说,以集合店、经销商为主的销售模式固然能降低消费者的消费门槛,却难以在同质化竞争中突围。这也是为什么现在众多潮玩品牌都在强推自有IP的原因。

但很显然,缺乏成熟故事背景的自有IP角色们难以成为消费者心中的常青树。不少玩家告诉记者,对于一些新推出的IP盲盒,他们往往只是一时新鲜,对某个IP的重复性消费很少。“现在看到新出的IP盲盒,如果实在非常喜欢的话,就会去二手平台收购已经开盒过的确认款,价格至少便宜十元。”小万认为,现在商家推出新IP的速度太快了,有时候一个月会推出两三个新IP,能够持续运营下来、出多种系列的IP却不多。“更希望看到自有IP背后的一些故事性的东西,让角色真正立得住。”小云则表示,感觉盲盒正在变成快速迭代的不走心产品:“某些玩具厂商在出同一IP不同系列的时候,只是换了个颜色或者配件,非常敷衍,感觉被‘割韭菜’了,甚至还侮辱我们作为‘韭菜’的智商。”

记者从多名玩家处了解到,比起销售方的品牌,玩家更重视的是IP。“其实我对去泡泡玛特还是别的什么店买并不关心,重点是谁在卖我喜欢的IP。”有玩家直言,如果IP的授权销售方发生了变化,他也会随之改变购买渠道。

后盲盒时代拼什么

盲盒的热度不断下降,消费者们正在回归理性。对潮流玩具品牌而言,进入后盲盒时代需要比拼的或许还是产品和渠道两个关键因素。

实际上,尽管盲盒带动了整个潮流玩具市场的蓬勃发展,但它并不是潮流玩具的全部。这也是为什么泡泡玛特、TOPTOY、52TOYS等品牌都不想让人们提到自己的产品时,想到的只有盲盒。

52TOYS创始人陈威多年前曾提出“收藏玩具”的概念,他认为52TOYS不仅仅要做潮玩,而是着力于打造全部具有“收藏属性”的玩具,后者的消费是不限消费者性别、年龄的。目前,52TOYS已经拥有多条产品线,全平台拥有全品类总计SKU( 库存量单位)约3万个。泡泡玛特和TOPTOY除了原本的盲盒产品外,也在积极拓展商品品类。对于这些品牌而言,它们希望自己在消费者中的代名词不只是盲盒。

在业内有一个共识,那就是很多商家都希望通过盲盒或者其他的大众产品打开潮流玩具的市场以后,以高端产品线来满足高端人群对艺术审美的更高追求。不过,从目前的市场反馈来看,不少玩家对于高端产品线的接受程度依然有限,业内也还没有出现能够成为品牌营收“扛把子”的高端产品。

除了在商品上发力,渠道也成为目前众多品牌比拼的重点。纵观整个市场,主流的潮玩品牌基本上都开设了线上渠道,包括但不限于电商平台旗舰店、微信小程序以及嵌套其中的各种线上抽盒机。渠道的争夺战也已经从线上打到了线下,铺设方式主要为线下门店+自动贩售机。

据泡泡玛特财报,截至2020年末,泡泡玛特的线下直营门店已经突破了187家,拥有近1351家机器人商店,覆盖了全国60多个城市。而赛道上的新入局者们也正在积极铺设线下渠道。今年TOPTOY的目标是100家门店,同时在海外开设第一家门店。52TOYS则预计未来一年在全国开出100家线下门店,并陆续投放品牌线下无人零售机。中国商报记者走访北京多家商场发现,不少商场里都有至少一家潮玩店正在营业,有的商场即便没有潮玩线下门店,也会在电梯附近、商场拐角处放上各种各样的盲盒自动贩售机。

从众多玩家的反馈来看,线下消费场景对于“玩具”这一需要体验的特殊品类而言是必不可少的。很多玩家都表示,无论是盲盒还是手办,抑或其他潮流玩具,看到实物尤为重要。“实物和图片当然是不一样的东西”,有玩家这样表示。但对于品牌而言,快速开设线下门店的成本远远高于线上,也会给企业运营带来一定的负担。对一些试图从纯经销商转行自营的品牌而言,铺设品牌实体店着实是不小的考验。

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显示,中国潮玩零售的复合年增长率为34.6%,到2024年,市场规模预期将达到763亿元。盲盒只是其中一小块市场。在盲盒热潮逐渐冷却的今天,谁能抓住消费者的心,发掘出新的市场潜力,谁才能笑到最后。(记者 冉隆楠 文/图)

相关阅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