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山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李迎旭认为,潮州目前打造的“五大产业集群”,让制造业、农业和服务业等多轮驱动,不仅突出了地方特色,还充分发挥了基础产业优势、地缘优势、空间优势及文化优势。“传统产业品牌化、新兴产业规模化,既是具有潮州特色的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也是潮州经济的远景和未来。”李迎旭说。
产业链是制造业的“骨架”,潮州市不断通过强链补链壮筋骨,优化产业布局。作为“中国瓷都”,潮州是国内产业链最完整的陶瓷产区,从原材料到生产过程再到最终端销售,集聚效应明显。在潮州卫浴陶瓷产区,生产制造及配套链条齐全,资源优势互补。企业足不出市,短时间内可配齐生产一个陶瓷马桶的所有材料,同时也可快速找到生产加工的设备和厂商。近年来,碧桂园智能卫浴产业园、粤东(潮州)智慧物流电商产业园等项目的相继落地,不仅为潮州市做强陶瓷产业增添新的关键“拼图”,更将为当地陶瓷产业向智能化、高端化发展树立标杆示范作用。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潮州还将培育壮大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并瞄准电子元器件、智能制造等前沿领域,实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重大科技项目。
更强
内外发力推动产业集群化
凭借着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和时代机遇,潮州当前已形成八大支柱产业和多个新兴产业。未来如何进一步把产业做大做强,是摆在潮州面前更重要的课题。五大产业集群的布局,正是潮州做大做强产业的关键之举。值得一提的是,其中的陶瓷产业集群和现代农业产业集群,目标均为千亿级。
目前,《潮州市打造千亿陶瓷产业集群行动方案》已印发。根据方案,潮州将力争到2025年底,陶瓷工业总产值达到千亿元级,规上陶瓷企业达到1000家以上。同时将逐步形成以日用瓷、卫浴陶瓷和工艺陶瓷为主体,以工业陶瓷为核心竞争力,以智能健康卫浴陶瓷为主攻方向的发展格局。
此外,《潮州市千亿农业产业发展方案》也已出台。方案明确,潮州将发力茶叶、畜禽、饶平水产三大产业,力争到2025年,全市农业第一产业产值达到500亿元以上,并与第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实现农业产业全链条产值达到千亿元以上。
打造五大产业集群,是潮州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但企业规模偏小、缺乏龙头企业带动,已成为潮州产业发展的一大瓶颈。以陶瓷产业为例,目前潮州陶瓷企业仍以中小企业为主,依然缺乏具有引领带动作全产业升级的龙头骨干企业和具有生态主导力的“链主”企业,企业之间产品同质化、恶性竞争也依然存在。
对此,潮州于今年4月出台《潮州市培育传统产业龙头企业工作方案》。根据方案,潮州将在全市传统优势主导产业中择优选取发展基础好、市场前景大、带动能力强的骨干企业,加快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具有竞争力的龙头工业企业。力争到2025年,全市主营业务收入20亿元以上的传统产业龙头企业达到20家。
做大做强产业集群,潮州向内发力,做好产业规划,壮大本地企业;同时也向外借力,招徕大集团进驻,引进大项目落地。
在潮州海湾,益海嘉里粮油加工潮州基地项目正加紧建设,建成后将带动潮州温室养殖、产品深加工等现代农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发展;在其附近,大唐电厂、华瀛LNG、华丰中天LNG等新能源项目也已落子,成为潮州打造临海产业集群的重要载体;在凤泉湖高新区,碧桂园智能卫浴产业园一期已试投产,二期正火热建设,这个总投资超100亿元的项目致力于打造工业4.0的智能卫浴产品制造企业,将推动潮州陶瓷产业提质升级。
今年以来,潮州招商引资更是捷报频传,珠海华发集团、太平洋建设集团和平安集团等一批重量级企业携手入驻,将联手推进智慧经济等领域的合作。与此同时,潮州于去年底组建了注资20亿元的文旅集团。不久前,该文旅集团与国内知名文旅企业华侨城深东集团签约,后者正式成为潮州古城综合运营服务商,助力潮州文旅产业发展。
为借力外来资本,做强本地产业,潮州还进一步鼓励本地企业在境内外上市融资。8月开始实行的《潮州市鼓励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融资奖励实施办法》明确,潮州企业在境内证券交易所上市,最高可获1000万元奖励。
针对企业融资难题,人民银行潮州中支加大对辖内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战略性支柱产业等项目的信贷支持。今年3月,潮州市工信局与建行潮州市分行签署战略合作,未来5年,建设银行将为潮州市战略性产业集群企业提供100亿元贷款支持。
“潮州在谋划产业集群时,除保障劳动力和资本、土地等各类生产要素的流动与供给之外,还应保障产业亟须人才的引进和培育、科技创新要素的集聚、融资渠道的畅通,这是潮州能以何种速度实现产业集群化发展的关键。”李迎旭表示。
更高
创新驱动助力产业高端化
“我们做了20年的代工厂,这两年终于转型尝试做自主品牌,没想到销量还不错。”今年7月,国际尚品家居及室内装饰展览会在上海召开,一名潮州陶瓷企业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该公司自主推出的新品牌在展会上颇受欢迎,以高品质和高性价比拿下不少订单。
近年来,潮州陶瓷在国际性展会上频频亮相,但与上世纪参与广交会不同的是,这些陶瓷不再是籍籍无名的代加工品,而是通过自主创新设计的新品牌、新产品。
以陶瓷为代表的潮州八大支柱产业均属于传统制造业,通过自主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是其唯一出路。以陶瓷为例,新品牌赋予了产品更高的附加值,更提升了潮州陶瓷的知名度,同时也带动了潮州陶瓷产业的整体发展。
而在新兴产业,企业自主创新的力量更为产业发展带来无限机遇。
以生物医药产业为例,成立于潮州的广东凯普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如今已是该领域的隐形冠军。创立近20年来,该公司曾自主研发出HPV检测试剂盒,一举打破了国内HPV检测试剂市场被国外产品垄断的市场格局。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骤然来袭,该公司仅用10天时间,便自主研制出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随后销往全球多个国家。
如今,在凯普生物等企业的带动下,潮州全市生物医药产业实现产值已超过80亿元,拥有规上生物医药企业25家,涵盖核酸检测、中医药、医疗检测仪器设备等诸多领域。
当前,全球正处于生物医药技术大规模产业化的初始阶段,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让该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于潮州而言,先行的技术基础和产业基础,无疑让这个新兴产业发展前景更加广阔。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其背后是潮州在鼓励科技创新方面的加大投入。近年来,潮州先后制订实施“潮州市科创12条”“高企三年行动计划”“研发费用补助”等扶持创新的政策,已形成较为完善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同时,潮州还重点推动建设韩江实验室,率先承担了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其中在推动电子陶瓷高新技术产品国产替代、打破部分核心零部件及材料垄断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
一系列政策的有力支持下,2020年,潮州全市共有163家企业享受研发费用补助,核定补助超480万元。同年,潮州全市新增高企56家,总量达129家,创历年新高。
此外,潮州全市已累计建成省级重点实验室2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2家、省级工程中心51家、市级工程中心118家,逐步建立起种类完备、梯次发展的实验室平台体系。
在军事领域有“制高点”优势理论,在产业领域也是一样的道理。为提升产品竞争力,潮州还着力提高当地企业工业设计水平。近年来,潮州成立了潮州市工业设计协会,并成功举办了首届“市长杯”工业设计大赛等工业设计比赛,力促制造与设计融合发展。从生产制造到产品销售,潮州不断提升技术创新在各环节的投入与应用,让潮州制造摆脱“微笑曲线”底端,加速攀登上两端。
“新兴产业接替低端制造业是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潮州通过创新驱动,加快新兴产业布局、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将进一步助力潮州实现产业优化,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李迎旭表示。